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 >> 海青動態

第一家園 闊步向前

2023-01-05 16:32:52來源:福州日報

  第一家園 闊步向前

  ——“開創現代化國際城市建設新局面”系列述評之五

  在“新”字上做文章,打造臺青登陸築夢的“第一站”;在“實”字上出新招,打造臺胞落地生根的“首選站”;在“惠”字上下功夫,打造臺企發展壯大的“加油站”。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始終尊重、關愛、造福臺灣同胞,繼續致力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深化兩岸各領域融合發展。回望過去一年,福州勇擔歷史使命,勇闖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積極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先行城市。

第一家園 闊步向前

兩岸青年製作文創產品。記者 池遠 攝

  臺青登陸築夢的“第一站”

  上個月,第十屆海峽青年節集中活動在福州成功舉辦。兩岸青年再次相聚榕城,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增進理解,結下友誼,種下夢想的種子。

  作為兩岸規模最大、領域最廣、參與臺灣青年最多的交流平臺,第十屆海青節全年共舉辦36項活動,約3000名臺灣青年參與,首次參加的超過80%。這反映了海青節的吸引力持續不斷,也意味著一年一度的海青節將日新月異的福州展示給更多的臺灣青年。

  “我是海青節出品的孩子。”臺青曾芝穎這樣深情表達自己對海青節的愛。第六屆海青節上,以參與閩清梅城印記歷史文化街區改造工程為起點,她的“鄉創夢”由此起步。從福州到福建,從福建到大陸,曾芝穎用她擅長的“臺灣經驗”為鄉村振興出謀劃策。2022年,她和團隊榮獲“福建省青年五四獎章集體”稱號。

  從第六屆到第十屆,這次,她不再只是參與活動的青年,而是成了組織者、策劃者、宣傳員——協辦閩清雄江橄欖湖市集、參與海峽鄉創大賽的策劃、向兩岸媒體介紹閩臺鄉創鄉建政策……

  因海青節結緣福州,獲得發展機會,而後又紮根福州的人還有很多。海青節上釋出的惠臺政策、就業崗位,給了很多希望來大陸發展的臺灣青年一個嘗試的機會。他們在為自己努力奮鬥的同時,也為榕臺融合發展貢獻力量。

  十年來,海青節累計吸引了約3萬名兩岸青年參加,包含約1.7萬名臺灣青年。可以說,福州已經成為越來越多臺灣青年來大陸追夢築夢圓夢的“第一站”。

  近年來,福州推出一系列舉措,積極為臺灣青年追夢、築夢、圓夢創造更好條件、搭建更大舞臺。從海濱到山區,從城市到鄉村,越來越多的臺灣新生代走進並且融入榕城大地,打拼事業,落地生根,成為一道亮麗的青春風景線。

  臺胞落地生根的“首選站”

  兩岸社群是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的重要載體。為了方便在榕臺胞安居樂業,福州面向臺胞提供公共租賃房1050套,這在全省是數量最多、力度最大的。

  2022年1月底,第一批臺胞陸續入住臺胞公寓。一年來,臺胞公寓人氣越來越旺,人情味越來越濃。如今,臺胞公寓的135戶194名臺胞,不僅“主人翁”意識越來越強,也切切實實融入社群當中。

  入住臺胞公寓3個月後,王廷維迅速融入社群生活,並積極幫助其他臺胞融入當地,還被推舉為“樓長”,成為我省首位臺胞“樓長”。和王廷維一樣,熱心腸的臺胞李京機也被聘任為桂溪社群營造師,搭起臺胞與社群溝通的橋樑。

  桂溪社群黨總支書記陳雯靖說,樓長和營造師傳遞社群政策給每戶臺胞,並反饋臺胞的想法,形成共治的良好迴圈。社群舉辦的“護河愛水 清潔家園”“桂溪少年說”等活動都有臺胞的身影。

  去年福州疫情發生後,臺胞們紛紛挺身而出。王廷維看到陳雯靖發的志願者招募公告後,第一時間報了名。鄒賢等19名臺胞也自發當起防疫志願者,協助核酸取樣,大大減輕了社群的工作量。

  在臺灣時事評論員邱毅看來,到異鄉打拼,“住”是年輕人面臨的首要困擾。邱毅參觀臺胞公寓後感嘆道:“臺胞更加積極地融入這裡,把福州當作了自己的家,這就是‘兩岸一家親’的體現。”

  不僅要解決“住”的問題,過去一年,福州持續落實落細同等待遇各項措施。去年,臺胞使用臺灣居民居住證實現e福州App線上實名認證,成為全省首個實現臺胞線上實名認證功能的設區市級政務服務App。

  過去一年,臺青陳柏叡獲得全國“最美家庭”,黃柏欽獲省“最美家庭”,黃雨亭獲省五一勞動獎章,陳昭志等獲省青年五四獎章;張釗瑞等17名臺青被聘為市臺灣人才專家庫成員;在榕創業的臺青李正能成為全省首位使用數字人民幣進行線下場景稅費繳納的臺胞……

  資料統計顯示,截至目前,共有600餘人次在榕臺灣人才獲評省“青年五四獎章”、福州榮譽市民等省市榮譽獎項,283名臺胞被聘為市臺灣人才專家庫成員。

  給在榕臺胞更多榮譽感、參與感、獲得感,讓他們真正實現安居樂業,福州被越來越多的臺胞稱為到大陸打拼的“首選站”。

  臺企茁壯成長的“加油站”

  臺青追夢築夢,臺胞安居樂業,臺企茁壯成長。福州厚植臺商投資興業發展熱土,探索應通盡通的路徑模式,為臺企發展壯大“加油”,越來越多臺企紮根榕城、走向世界。

  過去一年,福州對臺企“新秀”——福建優你康光學有限公司的貼心服務始終不斷。針對優你康及下游經銷商的流動資金需求增多,福州金融機構提供了個性化融資方案;新的組合式稅費支援政策出臺後,福州市稅務部門主動提醒、全程輔導,讓優你康收到1300萬元增值稅留抵退稅……

  “我們實實在在感受到在大陸發展的潛力,福州市政府的有力支援也讓我們體會到在榕發展的獲得感。”公司董事長梁彪說,2021年10月投產的優你康隱形眼鏡無菌生產車間,採用工業4.0全資訊化產線,生產一片隱形眼鏡只需0.5秒。

  享受貼心服務的還有“老牌”臺企六和機械。2022年疫情期間,為方便企業員工核酸檢測取樣,閩侯縣在福州六和機械有限公司等臺資企業內,設立臨時核酸檢測取樣點。“核酸檢測進企業,對我們可謂雪中送炭。”福州六和機械有限公司工務部經理何雲山感嘆,此舉實現了生產、防疫兩不誤。

  2022年,在市場低迷的情況下,六和機械實現“逆勢上揚”。“一方面是從側重出口轉為出口與內銷共同成長,另一方面是不斷均衡汽車零部件和非車類零件產品比重。”相關負責人表示,六和機械在出口營業額增長的同時,國內營業額同比增長30%。

  加強涉臺園區載體平臺建設、提升重點產業深度協作水平、推動產業合作轉型升級……一年來,隨著一項又一項措施、服務推出,兩岸經貿交流越來越熱絡。截至2022年9月,福州全市累計批准臺資專案4613項(含第三地),全市規模以上臺資工業企業約270家,佔全市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約為12%。

  牢記使命擔當,致力先行先試,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先行城市,福州正闊步向前。(記者 謝星星 馮雪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