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 >> 兩岸交流 >> 海青故事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2023-08-07 17:02:16來源: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

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故鄉;故鄉不可見兮,永不能忘。葬我於高山之上兮,望我大陸;大陸不可見兮,只有痛哭。天蒼蒼,野茫茫,山之上,國有殤!

——于右任《望大陸》(1964年)

海峽,曾經是天塹,是中華兒女刻入骨髓的傷痕和思念。然而,愛可平山海,情可彌深峽——天塹終可越。

兩岸從來是一家

“100多年前的道光年間,我的祖先離開福建泉州,渡過臺灣海峽來到臺北定居;100多年後,我跨過臺灣海峽回到大陸。”

臺青羅鼎鈞聲調洪亮。張開飽滿的風帆,他一路向北,先後就讀於吉林大學、清華大學,成為了一名幸福的東北女婿,與大陸朋友共同創立“兩岸青年”微信公眾號,在兩岸間築起橋樑。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1998年,父親給我買了一張到北京的單程票。他的意思是如果我沒在這裡做出一番成就,那就別回(臺灣)了。”如今已是中國人民大學教師、帶領中外學生進行“一帶一路”學術研究的臺青林承鐸,回憶起父親的“冷酷”,有著發自肺腑的感謝。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我是陳耘嘉,耘是‘耕耘’的‘耘’,嘉是‘南方之嘉木’的‘嘉’。我常常在想是不是我出生的時候,爺爺就想著落葉歸根的事。”耕耘在龍巖漳平臺灣農民創業園的“新茶人”、臺青陳耘嘉,回想起自家三代人迴歸故土漳平的過程,深情眷眷。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從2013年起,許許多多的臺青來到海峽青年節峰會上,分享自己的登陸故事。他們中的很多人是帶著祖輩深藏的遺憾和深切的期盼踏上征程的,來到以後,卻發現腳下的土地何其廣闊,夢想的舞臺何其廣大——而若一道飛虹架立在兩岸的海峽青年節,不僅提供了他們傾訴心聲、厚植情誼的平臺,還提供了他們逐夢、築夢的機會。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逐夢築夢圓夢在“第一家園”

“我是海青節‘出品’的孩子。”這是中國臺灣建築設計師曾芝穎的心聲。在她看來,是海青節幫她找到了事業的方向。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2016年,她帶著夢想來到福州,但初登陸卻觸了礁:因溝通模式的差異和對政策理解不到位,她的創業之路走得非常艱難。兩年後,她在海青節子活動“兩岸青年設計大賽·美麗鄉村”中看到了希望。

比賽中,她對閩清雄江地方元素進行了提煉設計了一組IP產品,很受好評。憑此,曾芝穎加入了省青建協發起的“兩岸建築師聯合駐村行動”,成功接下了閩清梅城印記街區專案。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在省青建協的幫助下,在各級地方政府的支援下,曾芝穎鬥志昂揚、靈感如泉,事業越走越順。經她之手,閩清、永泰、泰寧等地的諸多老街區、村落,在保有原本地方特色的基礎上,煥然新生,帶動了當地文旅產業的勃興。

海青節給予的不僅有機會,更有實惠。臺灣音樂人張家豪看準了大陸音樂市場廣闊且多元,因而來到福州發展。落地後,相同的習俗、便利的生活、良好的環境、廣闊的發展空間,讓他幸福感滿滿,也把妻子林佳臻也接到了福州。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同是音樂人的林佳臻,在福州也找到了好工作——成為匯聚海峽兩岸優秀音樂人才的海峽交響樂團的小提琴手。

更令他們歡喜的是,在樂團的幫助下,夫婦倆得以申請入住針對臺胞的公共租賃住房。而這一利好措施,就是在海峽青年節的平臺上釋出的。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自2013年創辦以來,海峽青年節始終紮根、服務、造福兩岸青年,為助推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發揮了重要作用。十年來,海青節累計舉辦265項兩岸青年交流活動,吸引三萬多名兩岸青年參與,包含1.7萬名臺灣青年,其中“首來族”達50%以上。

海峽青年節被國臺辦點贊為兩岸青年交流“金字招牌”,是福州在打造臺胞臺企登陸“第一家園”上的一大品牌。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近年來,福州堅持以融通人心為目標、以制度創新為抓手、以重點區域為引擎,勇於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到目前為止,福州共制定出臺167項惠臺利民政策措施,每年釋出超一千個專門面向臺青年薪超10萬元優質就業崗位,面向臺胞提供高品質公共租賃房1050套。與此同時,榕臺經貿產業合作更加緊密、民間基層交流交往更加深入,“福馬共同家園”建設加速推進,服務檯胞臺企有力有為。如今,福建直面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挑戰,省會福州更是積極融入,加快建設兩岸深度融合的現代化國際城市。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程序中綻放青春異彩

深度融合,是時代一往無前的步伐,是兩岸人民的共同願景。在登陸逐夢、築夢的過程中,臺灣青年強烈感受到了個人發展夢想與國家民族前途的深度融合。

“作為福建省第一個參與到援疆工作的臺灣人,這是會帶給我一輩子的回憶。”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生長在臺中的曾仁宏,1992年到福州八中就讀。雖然是孤身一人,但那段少年時光依然是溫暖的——無論是老師還是同學,都給了他很多關照。後來,曾仁宏從北京中醫藥大學研究生畢業後,選擇回到了福州落地生根。2016年,他毛遂自薦,成為了福建省第一位援疆臺灣醫生。

援疆的一年半時光,在他看來珍貴無比。在救助傷患的同時,曾仁宏領略了少數民族的多彩文化,和當地民眾建立了深厚的情誼。援疆期間,先後獲得新疆昌吉州、福建援疆指揮部、奇臺縣等榮譽表彰。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如今,曾仁宏是福建醫科大學孟超肝膽醫院主任醫師,空閒時間也不肯閒著,經常參加義診活動。他說:“我是想把自己所學,服務到廣大老百姓身上,也為大美福州作貢獻。”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在平潭創業已十餘年的臺青吳政言,言語間盡顯主人翁的態度:“這些年,我既是建設平潭的參與者,也是見證者。”

2012年,他揹負著對家業進行轉型升級的壓力,而致力於打造兩岸共同家園的平潭綜合實驗區給了他一試身手的好平臺。這裡不僅政策好、營商環境佳,自然風光、人情民風,皆讓他感到滿意。

11年來,吳政言見證嵐臺人貨往來更加便利、交流融合更加緊密。2019年,當選平潭臺協會會長後,他把很多精力放在了服務檯胞臺企上,促成了“臺胞誠信閃貸”應運而生,推動設立了“臺胞急難救助基金”,並帶動在嵐臺企臺商開展公益活動。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未來,在與大陸一起前進的路上,我們臺胞一定不會缺席,而且充滿機會和希望。”這是吳政言的鏗鏘誓言,道出了許多臺胞的共同心聲。

如曾芝穎所說:“走過福建十幾個鄉村,讓我留下來的是人、是感情。腳踩在哪裡,心就在哪裡,而根就在這裡。”

登陸逐夢之路 臺青有話說

共同的血脈、共同的傳承、共同的時代召喚,敞開心胸的臺青們,在祖國大陸廣闊的天地中,找到了自己的奮鬥之路;在和大陸青年的攜手同行中,發出了奪目的青春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