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 >> 焦點圖片

告別時,他們從這裡帶走了什麼?——海峽青年交流營地活動觀察

2023-08-13 09:03:32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唐蔚嬙 馮雪珠 林雙偉

12日,隨著最後一青年離開海峽青年交流營地,這裡從狂歡變成了寂靜。唯一不變的,就是那份血濃於水的同胞之情、那種一衣帶水的親切之感。

一週內,他們相遇、相識、相知,結下了深厚友誼。與來時相比,很多青年的行囊愈加沉甸甸。告別時,他們從福州帶走了什麼?這些“珍貴的禮物”又講述了怎樣的美好故事?

告別時,他們從這裡帶走了什麼?——海峽青年交流營地活動觀察結營儀式上,兩岸青年展示紀念狀。記者 林雙偉 攝

一首 加入歌單的新歌

再次見到臺青潘光哲時,他還是穿著最愛的花襯衫,開口仍是那樣幽默開朗。“這幾天收穫太多,行李箱都裝不下了。”潘光哲晃了晃自己的手機,隨即開啟歌單,“我最愛的都裝到這裡了”。

“青春是段跌跌撞撞的旅行,擁有著後知後覺的美麗……”憑藉拿手的曲目《小幸運》,潘光哲“出圈”了。長途坐車時,他常常放開嗓子為大家深情唱歌,被稱為“臺北小曲庫”。

夜幕降臨,海峽青年交流營地的廣場區響起了歌聲。福州本土樂隊“死水裡的回聲”帶來的原創曲目,受到兩岸青年的歡迎,大家情不自禁搖擺起來。當樂隊在臺上演出時,臺下的臺青楊靖宇腦海中閃現一個大陸樂隊的名字——“萬能青年旅店”,這是他喜歡的樂隊。而他可能不知道的是,“死水裡的回聲”的主唱是臺灣樂隊“草東沒有派對”的歌迷。

“燃動仲夏”嘉年華舉辦首日,來自重慶大學的大陸青年王江山一共唱了兩首臺灣歌曲,一首是《情非得已》,一首是《只對你有感覺》。“為何唱這兩首?”“沒想那麼多,就是會唱這兩首,可能臺灣歌曲對我們的影響太深了吧。”

聯歡會上,第二次參加海青節的臺青趙天愷戴著墨鏡,手拿麥克風,用一首臺灣說唱歌曲《嗨嗨人生》,帶著大家勁歌熱舞,將全場氛圍推向高潮。在趙天愷看來,這屆海青節比上一屆更“嗨”,嘉年華、聯歡會等都是青年們喜聞樂見的。

《晴天》《後來》《男孩別哭》《愛人錯過》……7天的嘉年華里,兩岸青年用音樂表達自己的態度和情緒,也用音樂感受彼此在文藝生活中的心靈相通。

每當音樂響起,熟悉的旋律總會引發共鳴。面對陌生歌曲,總有人轉頭問一句“這是什麼歌”,得到回答之後,默默開啟音樂軟體,將新歌曲加入歌單。

吳昕晏將趙天愷表演時的情景錄下來發到社交網路上,並配文“帥炸”。他的賬號中,記載著大家一起遊閩越水鎮,一起在宿舍玩桌遊,一起打檯球……像其他人一樣,他用手機定格這個夏天大家相聚的美好畫面。

告別時,他們從這裡帶走了什麼?——海峽青年交流營地活動觀察海青節期間,海峽青年交流營地熱鬧非凡。記者 林雙偉 攝

一份 微信上的好友邀請

一場結營儀式後,臺青王宸浩的微信好友增加了30多名大陸青年朋友。“來這之前,我給自己定下一個小任務,那就是交到10個大陸朋友,沒想到超額完成了任務。”王宸浩說。

“我能真切感受到與大陸朋友互動的熱情友好,甚至走在路上,不認識的人都會自然而然打招呼。”王宸浩說,每次活動後,兩岸學生都熱情交換聯絡方式,並且合影留念。“加上微信後,大陸同學還邀我去他們的城市玩。”

生活、課業和未來規劃是兩岸青年交流的熱門話題。“在房間裡,我和大陸同學徹夜暢談了高考制度。”一直對教育感興趣的王宸浩說,和大陸同學交流,獲得很多共鳴。

對於喜愛在各地旅遊的臺青烏殷嘉欣來說,參加這次活動是一個嶄新的體驗。“從來沒有一個地方能讓我和身邊的人有這麼深入的交流。”烏殷嘉欣認為,正是因為兩岸青年說著同一種語言,才更容易深入探討各種問題。

這一次,烏殷嘉欣還帶走一個故宮建築模型。“這個模型很特別,我要把它擺在客廳櫃子正中間,這樣阿嬤看到後就知道我到過大陸。”烏殷嘉欣說,這個櫃子是專門用來擺放家人從各地旅遊帶回來的紀念品的。

每次的飯桌聚餐,都是臺青蘇芷薰和組員們的歡樂時刻。“你知道嗎?這個就是西遊記裡的人參果”“對,吃兩個就會變成豬八戒”……日常,兩岸青年的溝通交流自然順暢。

經過幾天的相處,兩岸青年走進了彼此的世界,增長了見識,解除了疑慮。更重要的是,同根同源的文化、求同存異的態度、對世界的感知,讓他們有一個共識——我們沒有什麼不同。

告別時,他們從這裡帶走了什麼?——海峽青年交流營地活動觀察海青節聯歡會上,臺青抖空竹。記者 林雙偉 攝

一個 洗乾淨的奶茶竹筒

很少有年輕人不愛喝奶茶,更不用說臺灣年輕人了,因為臺灣是珍珠奶茶的發源地。因此,不少臺灣青年來到福州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找奶茶。

壺見、唐沫茶兮、蜜雪冰城、古茗……福州奶茶店不僅品牌多,而且每個品牌都有十多款奶茶,這讓臺青蘇芷薰覺得自己“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一起拼單點奶茶成為她和大陸朋友拉近距離的關鍵。

臺青符峻瑋在大陸的第一杯奶茶是大陸學生藍明浦送的。“我不能用移動支付,所以他幫我們上網找評價,看看哪家最正宗,還幫我們點。”

離開的前一天晚上,臺青林彥群將裝奶茶的竹筒洗乾淨,放進了包裡。他說要把竹筒帶回臺灣,當作筆筒,“這個竹筒上面還印著‘福州’兩個字,很有紀念意義”。

事實上,兩岸青年之間的交流就像喝一杯奶茶這麼簡單。瀏覽他們在活動開始前寫下的心願牆,此行的願望純粹而相似,有的甚至讓人會心一笑,他們想要的僅僅是學會幾句東北話、嗦一口正宗的螺螄粉、交到10個以上好朋友……

幾天的營地生活中,我們看到的是,有著相似學習經歷和愛好的兩岸青年的坦誠交流、熱絡互動;我們聽到的是,不時響起的歡快笑聲,意猶未盡的青年們還相約在線上加強聯絡。

活動末尾,第七屆兩岸大學生領袖營的領隊張聞在結營儀式上第一個流下了淚水,“到今天還沒機會和你們玩桌遊,我們一定還會再見,對吧?”“一定會的!”孩子們的回答響徹全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