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 >> 兩岸交流 >> 閩臺文化

連江徵集“遷臺記憶”檔案文獻

2023-08-25 07:49:48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唐蔚嬙

連江徵集“遷臺記憶”檔案文獻

一封家書牽兩岸 至今仍可“抵萬金”

連江徵集“遷臺記憶”檔案文獻黃欣林捐出“遷臺記憶”相關檔案文獻後獲得證書。記者 唐蔚嬙 攝

“接獲來函,欣喜萬分,不想我們父子分離數十年,竟能再聯絡上,真是叫人太興奮了!你和你母親在家一切安好嗎?”這是一封令聞者動容的家書,來自去臺老兵黃紹義,是在20世紀80年代寫給身在連江的兒子的。24日,在“遷臺記憶”檔案文獻捐贈儀式上,黃紹義的孫女黃欣林將36封信件、74張照片以及53件文書捐贈給了連江縣檔案館,其中就有這封家書。

黃欣林說,出於歷史原因,爺爺黃紹義於1949年輾轉到臺灣當兵,與在連江的親人分隔兩地。20世紀80年代左右,兩岸恢復民間往來,黃紹義將幾十年的思念“裝進”信封,終於與家人取得聯絡。

“盼著爺爺回家,我們盼了整整74年。”黃欣林說,爺爺在即將動身返鄉的那年正月去世,奶奶守望60年帶著遺憾離開人世,父親在家鄉連江縣為父母選好墓地後也於幾年前過世,“上個月,爺爺的骨灰終於回到家鄉,落葉歸根。希望兩岸能夠早日和平統一。”

一封封家書記錄著兩岸說不盡的骨肉親情和無盡思念。如今,連江縣臺港澳辦、連江縣檔案館廣泛徵集“遷臺記憶”檔案文獻,對徵集到的檔案逐一整理、編目、登記造冊、建立專題資料庫。“連江與臺灣地緣相近,血緣相親,自古以來兩岸往來密切頻繁,留存著大量的原始文獻。”連江縣檔案館館長滕欽介紹,“遷臺記憶”檔案文獻,既包括相關文書、信件、照片、證件、圖書、方誌、譜牒、地契、票據、實物等,也包括回憶錄、口述資料等,“這些檔案文獻散落於民間,很容易散佚或損毀,亟待搶救和保護。”

得到徵集訊息的連江縣華僑中學原校長林日光,也將珍藏的13件錄影光碟、53冊書籍資料、6張照片、3封信件捐給了連江縣檔案館。記者看到,一張馬祖小學五年級教學光碟上寫著“鄉土語言(福州話)教材”。

“這些物件反映了閩臺同胞鄉族、鄉音、鄉戲、鄉俗、鄉味、鄉情的共融。”林日光說,保護開發這些見證兩岸關係的文獻,有助於讓更多年輕人直觀地瞭解特定歷史時期兩岸同胞的日常生活狀況和心境,感受兩岸血脈相連的民族情感,從而推動更多的互動交流。

為保障“遷臺記憶”檔案文獻得到妥善保護管理,進一步挖掘和豐富兩岸歷史檔案文獻資源,連江縣臺港澳辦、連江縣檔案館繼續面向社會公開徵集“遷臺記憶”檔案文獻。聯絡電話:連江縣檔案館林銘丹0591-26223948、連江縣臺港澳辦黃文慧0591-22128891,徵集郵箱:ljda26223948@163.com。(記者 唐蔚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