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 >> 兩岸交流 >> 海青故事

臺灣女孩傅姿尹:“海峽兩岸好文章”徵文讓我與文字結緣

2023-09-12 07:18:11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任思言 鄭帥

臺灣女孩傅姿尹:“海峽兩岸好文章”徵文讓我與文字結緣在羅源竹裡村,傅姿尹(右)與母親一起學習體驗扎染工藝。記者 鄭帥 攝

“第一次來大陸,第一次到報社參觀,第一次與大陸學生一起雕刻壽山石,第一次製作畲族特色草木染……”對於臺灣女孩傅姿尹來說,這個夏天是一個令人難忘的夏天,這一切都與《福州日報》有關,與“海峽兩岸好文章”徵文活動有關。

“海峽兩岸好文章”徵文活動是福州日報社精心打造的品牌活動,於2014年11月啟動,已經連續成功舉辦了八屆,讓兩岸近100萬名學子相逢於一場文學的約會。每一屆徵文主題,都與兩岸一脈相承的中華文化息息相關。活動不僅覆蓋了福州市所有中小學生,每年還吸引了臺灣地區50多所學校、5000多名學生參加,成功搭建起兩岸青少年互相學習、締結友誼的平臺。

8月8日,“海峽兩岸好文章”徵文的線下采風活動“同根同源中華情”兩岸青少年文學交流活動在羅源縣拉開帷幕。作為第十一屆海峽青年節系列活動之一,採風活動邀請了包括傅姿尹在內的31名臺灣師生及家長來榕,透過豐富多彩的文學交流、民俗展演、非遺展示、實地採風等活動,讓兩岸青少年共同感受民俗民情、品味家鄉風味、體驗傳統文化。

傅姿尹參加過兩屆“海峽兩岸好文章”徵文活動,兩次獲獎。在2019年的徵文活動中,傅姿尹以《生活中的美》為主題,她在文中寫道:“在我們的生活中,一直都有美好的事物圍繞著我們,他使我們保持著一顆溫暖的心,也使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傅姿尹告訴記者,這是她第一次在徵文活動中獲獎,也正是這場徵文活動,讓她和文字結緣。“從那之後,我試著用文字記錄生活中發生的一些事,也會加入自己的一些感慨,感覺這是與自己對話的一種途徑,實現了與自我的交流,也與讀者共勉。”

第一次來大陸參加線下采風活動,一切對於傅姿尹來說都很新鮮。“我們為大陸的小夥伴準備了童話劇《老頭子做的事總是對的》,這個童話劇是安徒生的作品,這也是我第一次用這種方式解讀一篇童話。”傅姿尹說,童話裡的丈夫用一匹馬換回一袋子爛蘋果,而且還得到了他妻子欣賞般的親吻,讓人覺得不可思議。“但故事背後給我們揭示了一個道理,眼裡有愛,生活自然就會發光。”

在活動中,傅姿尹與大陸小夥伴一起製作烏米飯,學習畲族特色草木染,感受民族文化的無限魅力;聽中國工藝美術大師潘驚石分享壽山石創作的靈感來源,參觀了用石頭雕刻而成的“滿漢全席”,感受石雕匠人精湛的技藝和創作才能;與大陸小夥伴共同創作壽山石雕作品《閩臺一家親》,感受兩岸同胞心靈的契合;在三坊七巷,她遊覽古建築,觀賞非遺產品,參觀名人故居,欣賞福州古建築保護和活化利用的成果……“參觀林覺民故居,當學校課本上《與妻書》中‘意映卿卿如晤,吾今以此書與汝永別矣!’的字樣出現在投影牆上時,非常震撼,讓我對林覺民的家國情懷有了更深刻的感悟。”傅姿尹說。

“在福州期間,印象最深的就是參觀福州日報社。”傅姿尹告訴記者,當天她和小夥伴到福州日報社排練童話劇,“這是我第一次走進報社,當時正趕上早高峰,看到報社大樓裡忙忙碌碌的新聞人,用筆端和鏡頭記錄著世界的變化,我覺得新聞人很了不起。”傅姿尹告訴記者,今年她被臺灣政治大學傳媒學院錄取,將來也會成為一名新聞人。

“感謝福州日報社組織的‘海峽兩岸好文章’徵文活動,這次的福州之行,讓我感受到兩岸同胞同根同源、同文同種,中華文化是兩岸同胞心靈的根脈和歸屬,是共同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流淌在血液中、鐫刻在基因裡的傳承不息,文化可以超越時空和地域。”傅姿尹說。(記者 任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