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在探索閩臺融合發展新路上大步邁進
2023-09-26 08:56:26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唐蔚嬙 池遠
新聞回放
遠處一艘集裝箱貨輪正緩緩地向碼頭靠近,這是剛從臺灣過來的貨輪。臺灣過來的?臺灣似乎離我們很遠,遠得要等48年才能試點直航;而又似乎離我們很近,從臺灣出發才十幾個小時就可以投入大陸的懷抱。這既遠又近的矛盾,才有今天兩岸間的試點直航。
——摘自福州日報1998年10月1日《閩臺第一輪》報道
福馬“小三通”航線成為福州、馬祖兩地交流合作的重要通道。記者 池遠 攝
空中俯瞰,臺灣海峽隔在福建和臺灣之間;將鏡頭拉近,一艘艘船滿載著貨物和民眾穿梭其間,在兩岸間架起了一座座黃金橋、親情橋和民生橋。
榕臺隔海相望。優越的地理位置,讓福州在促進閩臺經貿交流合作融合上擁有獨特優勢,架起兩岸民眾往來的“黃金橋”——
日前,從臺灣高雄啟程的中國臺灣籍貨輪“昇春”輪穩穩停靠在福州港江陰港區,924個標箱的貨物將經由福州港轉往大陸各地。
福州港是大陸首批對臺集裝箱試點直航的兩個口岸之一。1997年4月,裝載37個標箱的“華榮”號船舶從福州港駛向臺灣高雄,結束了兩岸48年來沒有商船直接往來的歷史。
因成本低、運輸便捷,榕臺兩岸直航航線深受兩岸貿易商歡迎。今年以來,福州港對臺貨物吞吐量完成440.67萬噸,集裝箱完成21.2萬標箱。25年間,榕臺集裝箱貨運航線也從最初的1條發展到如今的6條。
兩岸同根同源。一艘艘繁忙的船隻,不僅承載著貨物,帶來無限商機,更承載著許多團圓故事,架起兩岸民眾往來的“親情橋”——
“從幾天到20多分鐘,回家的路越來越近了。”在大陸配偶陳巧霞家住連江黃岐,在她的記憶中,“小三通”還未開通時,從馬祖回孃家要先搭乘飛機到臺灣,然後到香港轉機,前後花幾天時間;2001年“兩馬”(馬尾—馬祖)航線開通,要先從馬祖坐船到馬尾,再轉汽車回家,需三四個小時;2015年“黃馬”(黃岐—馬祖)航線開通後,她回家只要20多分鐘。
盈盈一水情相牽。牽掛著馬祖鄉親的民生福祉,福州秉持善意,紮實推進“新四通”工作,架起為兩岸民眾往來的“民生橋”——
2002年5月,福州透過船隻向遭受缺水之患的馬祖緊急試供水2300噸,實現大陸53年來首次向馬祖供水。2019年12月,在連江黃岐鎮對臺客運碼頭供水站,福建向馬祖近期供水工程啟用,連江可每日向馬祖地區應急供水1000噸,兩岸“共飲一江水”的美好願望初步實現。
潮起潮落,淺淺海峽早已不是隔絕同胞往來的藩籬。《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突出以通促融,為臺胞臺企全面融入福建提供製度保障和政策支援,推進廈金、福馬等重點區域融合,推動閩臺兩地應通盡通、能融盡融。
25年來,福州全市上下做了大量的工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財力進行海陸空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升級“小三通”客運碼頭,打造日趨完善的海空口岸和陸路交通網路;不斷改革口岸管理體制,為兩岸直航創造高效、便捷、安全的良好環境……
從貨運先通到客貨並舉,從“小三通”再到“新四通”,閩臺融合發展已成壯闊大潮,閩臺民眾交流越來越熱絡,心越走越近,情越走越深。
見證者說
福州市臺港澳辦沿海三通處相關負責人見證了兩岸從交涉到交心、從船通到心通的不平凡過程。
“兩岸融合發展是大勢所趨、民心所向。”這位負責人表示,閩臺隔水相望,地理相連,語言相通,民俗相近,經貿文化相連,相信在各方共同努力下,遵循“應通盡通”思路,必將會有更多好專案落地,推進兩岸融合發展,造福兩岸人民。(記者 唐蔚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