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智慧監管助力對臺跨境電商發展 包裹抽檢從30分鐘到5分鐘
2024-04-12 08:15:11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吳樺真 林雙偉
馬尾海關工作人員抽檢跨境電商包裹。記者 林雙偉 攝
“往年我們要到5月份才開始迎來業務高峰期,今年春節後我們就‘爆倉’了,很多出口運過來的貨物都放不下了。”福州四海捷運物流有限公司總經理王政告訴記者。今年,四海捷運的業務旺季比往年來得更早。近日,記者走進位於馬尾區亭江鎮的跨境物流產業園看到,繁忙穿梭的大小貨車上,裝滿了即將送往臺灣的跨境電商包裹。
“今年以來園區出口包裹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了93%,上週單日就有17萬件包裹。”順著王政手指的方向望去,只見各種包裹整齊堆疊,經過海關關員查驗後,這些包裹將被運往港口,兩三天後即可運抵臺灣。
隨著跨境電商行業蓬勃發展,臺灣消費者的消費熱情也不斷攀升,而在對臺跨境包裹量不斷增長的同時,如何保障物流速度,成為四海物流不斷擴大業務規模的關鍵一環。
“跨境電商領域不論是店家還是消費者,相較傳統外貿對時間都更加敏感,希望能夠儘快收貨。”王政告訴記者,近年來馬尾海關持續推出多項舉措助力跨境電商包裹加快核驗,臺灣消費者的收貨時間也從多年前的1個星期縮短至2天~3天。不過由於場地內海關監管人員配置及相關裝置限制,一旦“爆倉”,即便海關及相關工作人員加班加點,單日內能完成的包裹查驗量依然有限。
如何才能進一步提高包裹的查驗效率,提升對臺跨境電商包裹運輸數量的上限?今年以來,馬尾海關全力推動智慧監管小程式、“5G+AI”智慧關鎖等智慧監管模式建設,王政的“爆倉”煩惱有了解決方案。
“傳統的作業模式下,電商包裹到達後需要先全部卸貨、堆存,然後向海關申報資料,等待海關查驗完成後再裝貨,並等待海關施加關鎖,操作繁瑣耗時長。”馬尾海關跨境電商監管科長洪偉告訴記者,如今,馬尾海關啟用了智慧場站監管小程式,不僅可以實現轄區跨境電商場所包裹堆存的視覺化、網格化管理,還能將海關抽查環節嵌入貨物收運、堆存環節,實現“收運倉儲、查驗清關、裝卸分流”全流程集約化處理。此外,福州跨境電商監管中心還推動遠端智慧施封系統在轄區跨境電商作業場所全覆蓋,實現“自動施封+途中監控+自動解封”全流程閉合式智慧監管。
場地內,一件件包裹經過工作人員掃碼後整齊有序地堆放在貼上了二維碼的托盤上;螢幕前,海關關員透過智慧監管小程式輕輕一點,便能快速瞭解待查包裹的具體方位。如今,走進福州跨境電商監管中心,只見包裹的查驗工作流程行雲流水。
“海關查驗包裹隨機性很強,從前我們要在場地幾萬件包裹裡找出某件包裹,花個半小時都算快的。”王政告訴記者,如今,隨著智慧監管小程式投入使用,數十個包裹就有一個專屬的二維碼托盤,只要根據小程式上的托盤位置便能精確定位待查驗的包裹。
“多虧了海關的智慧監管手段,目前場地內監管和作業效率都得到了大幅提升,以前2個人花半小時的工作現在1個人5分鐘就能解決。這不僅能夠幫助公司更順利地準時交付商品,還能有效提升我們承運的包裹數量,進一步提升我們的行業競爭力。”望著眼前一片火熱的運輸場景,王政幹勁滿滿。
“未來,我們將繼續堅持問題導向,問需於企,透過智慧監管賦能,不斷提高監管效能和服務水平,助力關區貿易新業態新模式發展。”馬尾海關副關長黃文金說。(記者 吳樺真 通訊員 武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