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胞林立婷致力保護閩江河口溼地13載
2023-06-12 07:51:26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吳樺真
林立婷在工作中。記者 吳樺真 攝
“通道上的防護網破了要更換”“花海里再補種一些波斯菊”“再安裝一些觀鳥望遠鏡”……
頭頂草帽,戴著面罩,一套齊全的防曬裝備將烈日暴曬與蚊蟲叮咬勉強隔絕。日前,記者見到林立婷時,她剛完成閩江河口國家溼地公園的安全巡檢工作。
今年37歲的林立婷,現任福建閩江河口溼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處副主任,她已經在這片保護區工作了13年,有力推動了閩江河口溼地晉升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獲評4A級旅遊景區,入選中國重要溼地、國際重要溼地等跨越性工作。
“3A和4A景區,最大的跨越集中在人流量和基礎裝置提升。而溼地的保護,又要儘可能減少這些人為元素對生態的影響。”林立婷坦言,在13年的工作中,如何平衡生態效益與經濟效益,一直是個難題。
閩江河口國家溼地公園,城鎮與溼地的“緩衝帶”,市民與自然的“生態橋”,溼地保護工作的“展示臺”。如何在生態紅線的限制下,有效提升閩江河口國家溼地公園的設施和體驗,讓市民更好體驗到保護區帶來的生態福利?
溝通流轉區域內村民們舊時搭建的牛棚豬圈,以改造代替拓地,棧道、花田、觀鳥平臺等基礎設施拔地而起。
“我還想在‘溼地綠’上新增一些其他色彩。”於是,乾涸的鹽鹼地撒上耐旱的草花種子,光禿禿的大地長出粉紫交織的繽紛花海;打造宣教中心與研學平臺,‘黨建紅’成為團結工作人員與市民遊客守護生態的共同色彩。
春夏,大片粉白交織的波斯菊和紫色馬鞭草綻放,連綴出唯美花海;數只嬌小可愛的水鳥浮游水面,蕩起池塘層層漣漪;秋冬,蘆花搖曳,中華鳳頭燕鷗、勺嘴鷸、黑臉琵鷺等國寶級“神話之鳥”與白額雁、短嘴豆雁等百餘種水鳥飛舞蹁躚。
如今,面積超過280公頃的閩江河口國家溼地公園已成為生態天堂,每年接待遊客超過50萬人次。
“現在閩臺航線復航了,我邀請了好幾個臺灣朋友來我們溼地公園玩。”對林立婷而言,工作以來的驚喜,還在於對兩岸一衣帶水的相連血脈有了更加真切的體會。
“天氣好的時候可以從這裡看到馬祖。”偶有閒暇,她會從辦公室的窗外遠眺,不管是近在咫尺的地緣環境,還是兩岸觀測到的同一只中華鳳頭燕鷗,都讓她倍感親切。
自1999年第一次參加臺胞活動以來,林立婷已經參加了幾十場大大小小的兩岸交流活動。她的微信里加了上百名臺胞的聯絡方式。
作為一名定居在榕的第三代臺胞青年,如何把自己的在榕故事說給更多臺胞聽,是她長期的努力方向。
“姐,小孩的出生證要怎麼辦啊”“我們想考編要怎麼申請啊……”點開手機中的聊天記錄,仔細解答臺胞們的詢問,成為她工作生活的一部分。
“福建對臺胞太友好了”“我們也想後續過來發展”……一句句耐心的解答與溝通,也帶來更加頻繁的交流。
“希望能夠把自己的生活工作經驗分享給他們,讓他們看到福州的優勢和友好,並促成他們來到有福之州定居。”林立婷說。
2017年,她當選為第十次全國臺灣同胞代表大會代表;2021年,她被福建省臺灣同胞聯誼會授予促進福建建設和兩岸交流貢獻獎。
“透過自己的生活和工作能夠讓更多臺灣同胞看到福州的美好,我很自豪。”眼下,林立婷正積極推動閩江河口國家溼地公園的片區提升工作,並向更多臺灣同胞發出邀請,期待以生態溼地為平臺,進一步搭建兩岸溝通橋樑。(記者 吳樺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