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青少年三坊七巷採風,臨別約定:福州真好!下次還來!
2023-08-11 08:08:37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任思言 原浩
“走在這裡彷彿跨越時空,和歷史對話。”10日,“同根同源中華情”海峽兩岸好文章青少年文學採風活動進行到第三天,兩岸青少年在三坊七巷遊覽古建築,觀賞非遺產品,參觀名人故居,點贊福州古建築保護和活化利用成果。
活動嘉賓在水榭戲臺前合影。記者 原浩 攝
衣錦坊深處的水榭戲臺是青年們此行的打卡點之一。戲臺建在清水池上,有著400年的歷史,處處透著古典韻味。“這是福州目前僅存的一個水上戲臺,結構建造呈現三面透空的樣式,下部架空在水面上,利用水的回聲讓戲曲的聲音更加悅耳……”聽著講解員的解說,參加活動的青少年紛紛表示,將來有機會一定要到這裡聽一場戲。“景中聽戲,戲裡賞景,這就是古代版的‘豪華家庭影院’。”來自臺灣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的張凱麟第一次見到這樣的建築,不禁發出感嘆。
壽山石雕、莆田木雕、福州脫胎漆器髹飾技藝、建窯建盞燒製技藝、畲族銀器製作技藝……在南后街葉氏故居的省非遺博覽苑,參加活動的青少年紛紛拿出手機對各類非遺專案進行拍照記錄,並感嘆:“在這些非遺技藝中可以看到匠心精神的傳承。”
走進林覺民冰心故居,看到投影牆上的林覺民寫給妻子的《與妻書》,回想起中學教材裡的內容,青少年們對林覺民的家國情懷有了更深切的體悟。
一片三坊七巷,半部中國近代史。三坊七巷保留了唐宋遺留下來的魚骨狀坊巷格局和200多座明清古建築,曾先後走出歷代名人400多位,被譽為“裡坊制度活化石”“明清建築博物館”和“近代名人聚居地”。在參觀中,兩岸青少年還了解到時任福州市委書記的習近平同志推動三坊七巷古街區保護修繕背後的故事。
“現在生活節奏這麼快,還能保留這樣一片街區讓大家去觸控時光的印記,非常難得。”臺灣屏東大學的劉品妤在聽完三坊七巷歷史建築保護和活化利用的故事後,頗受觸動,“尤其是講解員給我們介紹了小黃樓內馬鞍牆上灰塑壁畫修復的過程,工序繁瑣,需要的材料也很複雜,可以看出,福州真的是很用心地對待古建築。”
在愛心樹下拍照留念,在小吃店裡品嚐地道福州美食,在商鋪購買文創產品……青年們在三坊七巷一邊逛,一邊記錄。離別前,兩岸青少年作出了約定:“福州真好!下次還來!”(記者 任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