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交流合作 共譜融合新篇】福州鼓樓:兩岸“研”趣 共“童”行
2024-07-03 17:05:29來源:中國網
編者按: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閩臺融合,是今年海峽論壇上各界嘉賓最有感的話題之一。中國網海峽頻道策劃推出“深化交流合作 共譜融合新篇”主題系列報道,立體呈現福建在擴大民間交流,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的新作為、新成效。新時代,閩臺融合發展站在新起點、擔當新使命、開啟新徵程,一幅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兩岸一家親,從小心連心。福州鼓樓區以“兩岸青少年研學基地”等一批兩岸交流特色為載體,今年基地成立以來,共開展6場兩岸青少年研學活動,將“情”加滿,從“娃娃”抓起,在積極探索閩臺融合發展新路上,種下“愛”與“和平”的種子,譜寫閩臺融合發展新篇章。
鼓樓區副區長陳望青表示,“青少年既是民族的希望、科技創新的基礎,也是促進兩岸交流、推動融合發展的生力軍。”鼓樓區“兩岸青少年研學基地”,致力於開闢兩岸青少年交流視窗,增進兩岸教育共享。
鼓樓區“兩岸青少年研學基地”研學路線圖 陳思佳 攝
多彩“福”文化 架起閩臺學子“連心橋”
“嚴復的孫女——嚴倬雲出生於福州,1945年隨母親和舅母前往臺灣,後成為臺灣婦女界領袖人物,她在兩岸關係發展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在福州三坊七巷,鼓樓第三中心小學的學員們從嚴復故居、嚴復翰墨館出發,透過探訪名人故居,開啟了兩岸青少年“鼓臺情 尋福行”研學活動。
學生們在嚴復故居進行兩岸青少年“福”文化系列研學活動
據悉,“鼓臺情 尋福行”是鼓樓區教育局推出的兩岸青少年“福”文化系列研學活動,由鼓樓區“兩岸青少年研學基地”——嚴復翰墨館承辦。“我們將首批參加研學的館校合作共建校定位為臺灣學子較多的鼓樓第三中心小學教育集團,致力於透過研學活動讓臺灣學子充分感受福州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發展變化,增進他們對中華文化和祖籍地歷史文化的瞭解,加快推動兩岸師生雙向互訪及教育融合。”鼓樓區教育局德育科科長吳超介紹道。
如何將研學與兩岸交流相融合?“臺灣學子雖然知道自己的祖籍在福建,但對閩都文化的認知卻較少。”嚴復翰墨館館長鄭志宇說,為了促進交流融合,嚴復翰墨館與鼓樓區教育局、鼓樓第三中心小學教育集團共商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教研設計,從共通的文化入手。透過研學活動,讓學子們瞭解閩臺名人生平,繪製閩臺名人“朋友圈”,演繹閩臺名人傳奇故事,共繪閩臺關係族譜,解鎖閩臺友誼密碼。“讓臺灣學子能夠尋根溯源,知曉與我們的血脈相依是教學的主要目標。”
除此之外,“福”文化系列研學活動還在美食、建築、傳統文化等領域,開展了船政篇、紋飾篇、紙藝篇等專題。據瞭解,今年以來,鼓樓區已開展兩岸青少年研學活動6場,協助鼓樓區屬學校開展兩岸青少年文化交流活動近20場。
“情”與“實踐”交融 增進兩岸情感聯結
“臺灣蚵仔煎和閩南海蠣煎原來是一樣的呀。”福州鼓樓區湖濱小學二年級臺灣學生林佳琪,在研學活動中親身體驗製作閩南海蠣煎後不禁發出感嘆。
學生們在“福”文化系列研學活動中體驗閩都傳統美食文化
為增進兩岸融合,促進閩臺情感交流,鼓樓區“兩岸青少年研學基地”將“情”與“實踐”相融合,攜閩臺學子踏上了一場閩都美食之旅,讓學子透過美食的飄香瞭解“福”文化,在團隊協作中增進友誼。
“除了參觀閩菜文化博物館、親手製作菜餚,我們同時給學生設定了‘如果臺灣小朋友到家做客,應該準備怎樣的選單?’等課題。”鄭志宇說,“為完成研學課題,閩臺學子們現場交流合作,提升了相互間的瞭解。當孩子們回家後透過與其父母的交流,這種‘兩岸情’也會再次得到了延伸。”
兩岸情感交融的教學成果,甚至在研學活動之外,也得到了表露。在“科技點亮夢想,勞動築夢未來”鼓樓區第十一屆勞動技能展示比賽中,學生依據“臺灣海峽”製作出了“滄海明月共此時”的作品。獲獎學生介紹創作靈感時說:“因為我們與臺灣是‘一家人’。”
鼓樓區勞動技能展示比賽中,學生製作的有關兩岸情感交融的作品
炎黃子孫繁華夏,血緣親情連海峽。未來,鼓樓區將繼續立足文化、教育等資源稟賦,高標準打造兩岸童謠驛站、臺胞尋根示範點、海峽藝術文化交流空間、鼓樓區“兩岸青少年研學基地”等一批兩岸交流特色載體,並構建起兩岸鄉建鄉創文化和人才常態化交流平臺,著力打造首個閩臺融合型完整社群樣板。同時,建立健全“兩岸法務服務交流中心”運營機制,共繪兩岸融合發展新畫卷。(陳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