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交流合作 共譜融合新篇】福州長樂:深化閩臺鄉建鄉創合作 綻放“振興之美”
2024-07-03 17:09:51來源:中國網
編者按:兩岸一家親,閩臺親上親。閩臺融合,是今年海峽論壇上各界嘉賓最有感的話題之一。中國網海峽頻道策劃推出“深化交流合作 共譜融合新篇”主題系列報道,立體呈現福建在擴大民間交流,積極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的新作為、新成效。新時代,閩臺融合發展站在新起點、擔當新使命、開啟新徵程,一幅兩岸同胞相向而行、攜手並進,共創中華民族綿長福祉的壯美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在碧波浩渺的東海之濱,福州長樂與臺灣猶如兩顆璀璨的明珠,交相輝映,共同訴說著跨越海峽的文化歷史淵源。正如古詩所云:“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不僅是對友情的讚美,更是對福州長樂與臺灣深厚文化情誼的生動寫照。
近年來,為進一步探索海峽兩岸鄉建鄉創融合發展新路,助力福建鄉村振興,福州長樂以同宗同源的村鎮作為“舞臺”,誠邀臺灣團隊以“陪伴式”入駐鄉村,打造鄉村旅遊IP、促進鄉村人居環境整治......,共同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徑。
借鑑臺灣經驗打造特色IP 讓鄉村“火”起來
“我們臺灣團隊的作用就是把臺灣優秀的鄉村振興經驗帶來大陸。”來自臺灣的福州森一製作空間設計有限公司專案設計師李憲文說。
潭頭鎮地處長樂區東北部,北隔閩江與琅岐島相望,擁有依託江海交融的自然風貌和得天獨厚的人文資源。其中,潭頭文石村有著與臺灣同源同種的媽祖文化,擁有天妃廟、登文道、馬山炮臺遺址等文旅資源,但還未形成產業鏈,在文旅發展上還有一定空間。
潭頭鎮文石村狀元街 陳思佳 攝
“我們打算以臺灣九份的經驗來打造文石村狀元街,透過打造獨特的城鎮IP,讓城鎮‘火’起來。”李憲文介紹說,“如九份芋圓一樣,我們也計劃圍繞狀元街登文道‘海上科舉之路’做‘文章’,將文石村建設成為集狀元文化體驗、溼地觀光、自然研學、海防教育、生態康養於一體的魅力休閒鄉村,打造出鄉村旅遊特色品牌。”作為大學教師的李憲文還計劃未來在潭頭鎮實行“研學”“教研”方案,將大學生引入潭頭鎮,共商鄉村振興之計。
在羅聯鄉,臺灣團隊同樣致力於將臺灣經驗應用在當地文旅產業發展上。“我們在羅聯鄉的閩臺鄉建鄉創中發現羅聯鄉在吳村村的基礎建設已非常完善,而且已經有了陶藝老師在此處建立了自己的陶藝基地——‘世外陶源’,吸引了不少遊客。所以我們想到將‘打造臺灣IP的小品藝術村’經驗套用在吳村村文旅發展上,希望藉由村民的小品藝術帶動村民多樣性發展。”福建噶瑪蘭設計服務有限公司設計總監、羅聯鄉臺灣團隊負責人黃德祐表示。
激發地方內生動力 讓鄉村“活”起來
“打造鄉村IP就是為了給鄉村注入新活力。”福州森一製作空間設計有限公司臺灣團隊主理人林騰翔說,“鄉村活力在於產業和人,發展鄉村產業,既要做產品,也要做IP。如何引新人、留住人是鄉村振興‘血液迴圈’的關鍵。”
在“如何做好‘人’的文章上”羅聯鄉團隊已先行一步開展了相關內容,“我們採取了人才振興為第一要素的方針,借人才培訓的方式逐步地將小品藝術在村內推廣,將村民納入素人藝術計劃,並最終實現增加當地村民收入目標。”羅聯鄉負責人魏淑玲說。
羅聯鄉村民參加人才培訓
“我們在羅聯鄉建鄉創中心完成技能培訓後,將入駐鳥語林為遊客提供彩繪、拓印、烘焙等手工DIY體驗,收入也能翻一番!”吳村村村民姚珍參加了羅聯鄉人才培訓課程,對她來說,培訓課程不僅提升了自己的彩繪水平,還為今後迎接遊客做好了準備。
據瞭解,目前,羅聯鄉已組織了12堂彩繪鳥屋培訓課程、3場對外活動,共培訓村民30餘人。未來,還將陸續展開拓印、紙黏土、明膠版畫等4種課程。
長樂區臺港澳辦相關負責人表示,截至目前,長樂區已簽約5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專案,服務羅聯鄉吳村村、潭頭鎮文石村、鶴上鎮青橋村、首佔鎮嶺頭村、梅花鎮5個鎮村建設專案,計劃到2025年共打造15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專案。目前正在組織鄉鎮(街道)積極爭取省級獎補資金,協助鄉鎮(街道)拓寬資金籌措渠道,保障閩臺鄉建鄉創專案良好執行,為長樂特色鄉村振興之路注入新活力。(陳思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