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 >> 海青動態

大手牽小手 榕臺一起走

2024-03-11 10:23:28來源:福建日報

榕臺文化藝術團是由兩岸孩子、媽媽組成的公益合唱團。他們自編自導自演了多個以兩岸童謠為主的歌舞作品,在跳動的音符和歡快的舞蹈中,傳遞童真童趣以及“兩岸一家”的溫暖——

大手牽小手 榕臺一起走

大手牽小手 榕臺一起走孩子們在表演《天黑黑》。

合唱團裡的“她”力量

3月8日是一年一度的“三八”國際婦女節。下午一放學,就讀於福州鼓一小六年級的臺灣學生林子翔就迫不及待地跟隨媽媽蔡育琴趕往福州市晉安區兩岸社群交流中心,與榕臺文化藝術團的小夥伴們會合,進行春節後的第一次排練。

“女神節快樂!”一進門,早已等候在此的榕臺文化藝術團團長周曉宇便熱情地與每一位孩子、媽媽打招呼。

“其實,榕臺文化藝術團的成立既源於一次偶然機緣,也是一件自然而然發生的事。”見到記者,周曉宇打開了話匣子。

時間回到2023年9月,福州海峽兩岸和平統一促進會發起“兩岸童謠之旅”活動,計劃設立99個驛站,透過舉辦形式多樣的兩岸童謠文化活動,進一步促進兩岸童謠文化的交流與融合。

“福州臺協會婦委會里有一群熱心公益的媽媽,她們中既有跨海而來的臺灣新娘,也有兩岸婚姻中的大陸配偶,大家都期盼著能為兩岸融合發展盡點力。所以,收到‘兩岸童謠之旅’活動的邀約後,兩岸媽媽們踴躍參與,榕臺文化藝術團也應運而生。”周曉宇說。

“天黑黑,欲落雨,阿公拿鋤頭欲掘芋……”19時許,孩子們陸續到齊,兩岸社群交流中心裡響起了歡快的旋律和動聽的歌聲。這裡是福州市晉安區民政局免費為孩子們提供的排練場所,毗鄰兩岸融合示範社群桂溪社群。據瞭解,目前榕臺文化藝術團共有15名兩岸小朋友,其中,有11名臺灣小朋友、4名大陸小朋友。還有6位媽媽常態化負責藝術總監、舞曲編排、造型化妝、後勤服務等工作。“大家其樂融融,就像一家人一樣。”周曉宇說。

兩岸媽媽一條心

無論是臺上還是臺下,兩岸媽媽無疑都是現場最亮麗的一道風景線。

“《天黑黑》這首歌在唱到‘依哦哦’的時候,雙手要記得放在額頭上,做出張望的動作。”住在桂溪社群臺胞公寓裡的徐鳳儀是榕臺文化藝術團的藝術總監,當孩子們在臺上載歌載舞時,她也在臺下邊唱邊跳,一邊做著示範,一邊關注著孩子們的表情和動作,並適時地作出調整,讓整體舞臺效果更趨完美。

每一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獲得最好的教育。在徐鳳儀看來,學習中華傳統文化就是最好的教育。所以,2015年,她陪著孩子來大陸求學,並選擇定居在與臺灣一水之隔的福州。

“兩岸童謠都根植於中華傳統文化,承載著兩岸民眾內心最純真、最本質的情感,因此有許多共同點。尤其閩南語童謠更是見證了閩臺之間相同的鄉音與親情。”徐鳳儀認為,透過學習、演繹童謠,兩岸孩子可以汲取其中真、善、美的精神力量,這種寓教於樂、潛移默化的教育方式值得推廣。

“我喜歡藝術團裡歡快的氣氛,喜歡與兩岸小夥伴一起唱歌、一起表演。”林子翔是榕臺文化藝術團裡的大哥哥,儘管學業緊張,他依舊每週堅持排練。他的媽媽蔡育琴是一位臺灣新娘,定居福州已有18年,不僅負責每週接送孩子,還親自上陣參與表演。“既然決定做一件事,就要堅持下去,我也要給孩子做一個榜樣。”

徐鳳儀、蔡育琴的想法,與大陸配偶龐若星不謀而合。每次只要孩子們有演出,龐若星就志願擔任造型師、化妝師。“一開始,我還擔心會與臺灣媽媽們理念不同,沒想到兩岸媽媽想法一樣,大家一起用行動,帶領孩子們努力向上、向善。”

在兩岸媽媽的陪伴下,孩子們迅速成長,學會了體諒、包容他人,共同克服困難。有一次演出時,音響突然壞了。雖然沒有了音樂伴奏,但是孩子們沒有放棄,一起清唱歌曲,從容不迫地表演完《天黑黑》,獲得陣陣掌聲。

“你覺得兩岸小朋友有什麼不同嗎?”“我們彼此之間沒有隔閡,也沒有什麼不同,可以開心地玩在一起。在這裡,我交到了許多好朋友。”面對記者的詢問,榕臺文化藝術團裡的福州小朋友王怡萱說。

童謠為媒深度交流

這一晚,孩子們穿上碎花布衣,綁上頭巾,有的拿著鋤頭,有的拿著菜盆,有的套著獅頭,一遍遍地跟著童謠旋律,認真地練習各種動作,兩岸媽媽們在一旁耐心地指導著、示範著……

自2023年9月成立以來,榕臺文化藝術團已在福州參加了10多場兩岸文化交流活動,兩岸媽媽帶領孩子們演繹的閩南語經典童謠《天黑黑》《丟丟銅》以及大陸人氣兒歌《福氣要來到》等,都深受各界好評。

“今晚我們練習了好幾首歌曲,接下來還要參加好幾場活動的表演,要抓緊時間了。”徐鳳儀告訴記者,隨著榕臺文化藝術團知名度的提高,兩岸文化交流活動的邀約也越來越多,她們計劃今年先把福州童謠加入進來,讓兩岸青少年互相學習對方的家鄉話,豐富童謠歌曲的型別,也進一步加深榕臺青少年的友誼。

除了帶領孩子們排練歌舞外,兩岸女同胞還商討了在兩岸社群交流中心掛牌“兩岸榕臺童謠驛站”與“榕臺文化藝術團”的具體事宜。

“掛牌後,我們不僅將升格為正式的民間藝術團,還將承擔起兩岸童謠文化的交流與推廣責任。為此,今後我們將在童謠表演中,融入更多詩詞朗誦、京劇等表現形式,讓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在兩岸孩子的心裡紮根,陪伴孩子們更好地成長。”周曉宇說。(記者 吳洪 實習生 鄭馨 黃嘉俊 陳宇軒 文/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