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 >> 海青動態

一味連兩岸 一桌宴八方

2024-03-23 09:33:21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黎倫俊 林文婧 包華

一味連兩岸 一桌宴八方

“世界漁都·連馬家宴”一縣一桌菜釋出會側記

一味連兩岸 一桌宴八方大廚精心製作菜品。記者 包華 攝

愛上一座城市有很多種方式,美食絕對算一種。作為祖國大陸距離馬祖最近的地方,全國海洋大縣連江如何用美食征服八方來客,讓更多人領略“海連江”食材的鮮度、連馬美食的溫度、世界漁都的風度?

22日,一場釋出會給出了答案。當天,連江縣“世界漁都·連馬家宴”一縣一桌菜釋出會舉行,17道融山海之味的菜品揭開面紗,匯聚成舌尖上的“連馬同源”,擦亮“世界漁都”城市品牌名片,助力福州申創“世界美食之都”。

可以說,這不僅是一次關於連江美食的尋味之旅,也是一個講述兩岸融合的鄉愁故事,亦彰顯出一座城市紮實幹、奮力拼、大膽創的雄心壯志。

尋味:

山海聚連江 敢為天下“鮮”

首發儀式現場,“連馬家宴”選單亮相:龍鬚菜沙拉、醬脆海蜇、丁香魚拼蝦皮凍、核桃小魚酥等前菜四小碟,以及香油筆架、清蒸大黃魚、漁都八鮮、錦繡紅蟳飯、魚丸肉燕湯、帶魚海帶卷、紅湯糟雞線面、上湯海帶苗等菜品,讓人垂涎欲滴。

始於尋味,成於文化,這些菜品的名字亦暗藏玄機。“同鄉共海物阜豐”“擱筆猶看山外山”“黃花逐浪鄉愁寄”“山海交融一罈鮮”“兩岸同源映丹心”“連馬同心代代連”“一帶一路連世界”……伴隨著現場工作人員的精彩解說,每道菜背後的故事生動展現在食客面前,讓嘉賓們在品嚐連江山海風味的同時,品味背後的文化。

活動現場,中國烹飪大師、福州市餐飲烹飪行業協會秘書長陳偉傑受邀成為美食推廣顧問,將助力“連江味”更好飄香全國、走出國門。他表示:“連江是世界漁都,水產品豐富且質量上乘,我們以連江特色食材為核心,融入連江、馬祖兩地元素,經由專業廚師團隊在傳統閩菜烹飪手法上進行創新,用美食展示‘十八度 海正鮮’的連江滋味,打造出守正創新的山海佳宴、別具一格的連馬家宴。”

據悉,“連馬家宴”由福州、連江名廚鄉廚團隊打造,耗時一個月、歷經多輪調整,在傳統閩菜的基礎上融合當代烹飪手法和藝術擺盤,呈現出新時代的連江風味、閩菜風貌。

尋情:

鄉味解鄉愁 連馬親上親

連江連海連兩岸,同心同行同滋味。採訪中記者發現,藉由宴席這種表達方式,一道道菜的背後實則是一個個連馬融合的鄉愁故事。

先從食材上來看,“連馬家宴”精心挑選了被譽為“鄉愁魚”的大黃魚、“相思魚”的丁香魚、見證兩岸情誼的魚丸肉燕,以及連馬兩地酒宴必備的鮑魚、紅蟳、帶魚、縊蟶等。“連江與馬祖一水之隔,飲食習慣相同,飲食文化相通,以美食作為橋樑,跨越海峽,在味蕾中喚起的是家鄉的味道、故鄉的回憶。”廚師團隊主創成員、連江御禧酒店總廚林忠棋說。

再從菜品傳承創新上說開,如香油筆架是連江、馬祖一帶特有的貝殼海鮮,連江黃岐古稱裡山,馬祖古稱外山,兩地中間的海灣稱為馬祖澳,一道“筆架”,不願相隔,折射的是裡山外山、山山不斷的情誼;在20世紀80年代,連江黃岐漁民便以捕獲的大黃魚換取馬祖鄉親的香皂、牙膏等生活用品,大黃魚成了兩岸漁民在特殊年代鄉情的見證,清蒸大黃魚菜品由此而生……

“我們會藉此契機緊密互動,積極申請省級非遺傳承人,打造魚丸觀光工廠,把兩岸最正宗的魚丸製作技藝傳承下去,將‘福丸’推向世界。”連江人林禹與馬祖鄉親曹常斌同為福州市級非遺專案(連江黃岐魚丸製作技藝)傳承人。22日,兩人合作首創的福州首款“兩岸魚丸”產品一上桌,就收穫眾多擁躉。

尋機:

“海連江”出圈

“世界漁都”競風流

海洋,是連江最閃亮的標籤;海洋產業,是連江最鮮明的優勢。乘勢而上開新局,從打造城市品牌“世界漁都”可窺連江的魅力與魄力——3112平方公里海域、238公里海岸線,水產品總量穩居全國縣級第一,孕育出500多種海中珍品。

不僅如此,連江還擁有“連江鮑魚”“連江海帶”“定海灣丁香魚”等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獲評中國生態食材之都、中國美食地標之都,海洋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勢頭正猛。“相信很快,連江大黃魚也能像三文魚之於挪威一樣,成為福建乃至全國的符號,帶來源源不斷的人氣和財氣。”“連馬家宴”食材商盧統鋒對此充滿期待。

莊臣集團董事長林灼華的想法與盧統鋒不謀而合。“連馬家宴搭臺,邀請企業來‘唱戲’,我們一定能更快更好走出去,打響‘海連江’品牌,享譽全球。”眼下,林灼華計劃與馬祖酒廠合作,將馬祖高粱酒原液運往連江進行分裝,讓兩岸同釀更多優質酒品。

有產業定力,就有產業競爭力,就可以賦能城市競爭力。可以說,“連馬家宴”的面世,讓連江不僅有表象的符號記錄,在應用的過程裡反覆被提及、被品鑑,連江優質產品得以進一步傳承,也能擦亮“世界漁都”城市品牌名片,更能為助推現代產業發展出一份力。(記者 黎倫俊 林文婧 通訊員 葉建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