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人大代表建議設立連馬兩岸醫療融合先行區 招募閩臺合夥人
2024-01-15 08:53:18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福州晚報記者組
榕臺兩地,同根同源、同文同宗,心之相系、情之相融。
日前,《中共福建省委、福建省人民政府關於貫徹落實〈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的實施意見》釋出,提出打造海峽兩岸社會融合、經濟融合、情感融合“三個示範樣板”和構建福建全域融合新格局。
福州如何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先行城市?在市十六屆人大三次會議上,人大代表紛紛建言獻策。
2023年春節期間,在榕臺胞一起歡度佳節。記者 林雙偉 攝
關鍵詞:全域融合
探索福馬先行經驗 建設“福馬共同家園”
福州與馬祖同根同源、血脈相連,雙方合作基礎紮實,在促進融合發展上未來可期、大有可為。如何推進“福馬共同家園”建設,成為人大代表熱議焦點。
連江黃岐是祖國大陸距離馬祖最近的地方,最近處僅8000米。連江團代表穆秀鰲建議,結合“海上福州”建設,在黃岐半島重點開發建設一批兩岸融合發展平臺專案。他認為,要支援黃岐基礎設施建設,修繕黃岐古街並定位為兩岸文化交流一條街;綜合利用黃岐中心漁港優勢,打造集餐飲、海上觀光、海釣、冷鏈等多業態於一體的綜合體,以文化、經貿為紐帶,吸引兩岸年輕人共同探討兩岸合作的新機制、新模式。
連江團代表蘭邦旺就促進連馬醫療融合提出建議。“連江、馬祖兩地在醫療領域互動交流密切,具備探索醫療融合先行先試示範發展的先決基礎。”他建議,設立連馬兩岸醫療融合先行區,謀劃兩岸康養產業融合發展示範專案,實現兩岸醫療領域深度融合,為兩岸其他領域產業融合探索示範樣板。
連江團代表林灼華說,酒文化是連線連江、馬祖兩地的重要紐帶之一。連江與馬祖氣候、土壤、環境一致,適合釀造高品質的高粱酒,建議在連江成立馬祖酒廠合資廠,福馬共釀“一瓶酒”,寫好“酒文章”。
長樂團代表吳新星將目光聚焦在推動福馬教育融合上。吳新星建議,實施“福馬師資培育計劃”,幫助馬祖中小學培育師資;與馬祖共建鄉土文化課程,實施“福馬少年強計劃”;為馬祖青年提供職業教育,實施“福馬青年達人計劃”;為馬祖青年提供高等教育,實施“福馬青年毓秀計劃”。此外,以福馬教育融合為先行,吸引臺灣本島的青少年來開展文化交流或接受大陸的職業教育、高等教育,把馬祖打造成連結兩岸青少年的橋樑。
馬祖高粱酒亮相去年“5·18”。記者 原浩 攝
關鍵詞:經濟融合
打造福州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兩岸融合示範區
產業融合是兩岸融合的重要支柱。福州如何在深化兩岸經貿合作上走在前列?
“福建省委、省政府出臺實施意見,明確提出高質量建設生物醫藥技術和醫療健康產業合作區。近年來,福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生物醫藥產業發展,福州發展生物醫藥產業恰逢其時。”倉山團代表蔣維認為,依託閩臺地緣優勢,在倉山打造福州生物醫藥技術產業兩岸融合示範區,透過招引臺灣生物醫藥創新人才落地創業、吸引臺灣生物醫藥企業入駐、搭建兩岸生物醫藥技術研發平臺等方式,以兩岸生物醫藥產業的深度融合為核心目標,推動兩岸生物醫藥產業的協同發展。
永泰團代表盧貴雲關注閩臺農業融合發展。她建議,加強與臺灣特色產業對接,重點推進精緻果蔬、茶葉花卉、休閒觀光等交流與合作,拓展“農業+創意、文化、旅遊、康養”等模式,支援條件成熟的臺創園申報建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推動特色農業產業集聚融合發展。此外,積極借鑑臺灣現代農業、農村再生的發展經驗,大力拓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等合作領域,引導臺灣鄉建鄉創團隊開展鄉村環境整治、產業培育、文化創意、活化運營和實施駐村“陪護”服務等,擦亮閩臺融合發展“新名片”。
來榕參加第十二屆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的臺胞在瞭解漆藝文化。記者 鄭帥 攝
關鍵詞:社會融合
打造閩臺融合體 招募閩臺合夥人
推動兩岸融合發展,關鍵要讓臺胞願意來、留得住、融得進、發展好。
閩清團代表裴錦澤建議,打造閩臺融合體,招募閩臺合夥人。閩臺融合體是聚集兩岸人才、服務兩岸人才、推動兩岸發展的綜合性服務平臺,可以透過在市級、各縣區設立閩臺融合體,為兩岸融合發展提供多種便捷服務。閩臺合夥人是福建人才與臺灣人才在就業、創業領域深入合作的模式探索,閩臺人才充分發揮各自優勢,促進鄉村振興、文化旅遊、科技創新等多領域的發展。
“以閩臺融合體為媒介,推動閩臺農業、文旅、建築等多個領域的融合發展,將閩臺融合體作為專案承接、政策扶持的載體,提高政策服務效益。”裴錦澤說。
鼓樓團代表陳文章說,福州要充分發揮優勢,進一步先行先試,強化人才引進,最佳化平臺、政策制定、機制保障等,打造兩岸青年就業創業的示範區,不斷擴大榕臺青年共同“朋友圈”“事業圈”。
在完善保障機制方面,陳文章建議,逐步擴大臺灣居民居住證使用範圍,讓持有居住證的臺胞享受更多生活便利;鼓勵臺創園、青創基地、創客公寓、人才公寓等給初次來榕就業創業的臺青提供“長租公寓”,並適當降低申請公租房條件;推動落實在榕臺胞參加社會保險並與福州市居民享受同等待遇,推動榕臺指定醫院(臺資醫院)創新跨境醫療服務,探索臺胞在榕異地就醫費用結算模式,提升臺胞在榕就醫費用回臺報銷代辦服務,簡化在榕臺胞醫保報銷手續。
參加“2023榕臺連心”活動的臺灣青年參觀臺胞公寓。記者 石美祥 攝
關鍵詞:情感融合
結合“臺胞尋根工程” 弘揚祖居地優秀傳統文化
兩岸融合發展的根基在民間、動力在人民、希望在青年。
閩侯團代表餘峰建議,進一步深化榕臺兩地基層民間融合發展。結合福州近期組織開展的“臺胞尋根工程”,聯合臺灣福州同鄉社團等社團機構,組織祖籍福州的臺灣青年來榕開展尋根訪親活動,並可納入“海青節”子活動中,不斷挖掘榕臺交流的歷史人文資源,共同弘揚祖居地的優秀傳統文化,探究共同的歷史根脈,增進兩岸民眾特別是青少年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歸屬感。
福州在與臺灣的交往中具有獨特的“五緣”優勢。餘峰建議,在中華傳統節日前後,聯合臺灣民間社團機構,組織榕臺婚姻家庭、旅臺鄉親到臺灣本島,開展省親聯誼及非遺文化巡展活動,以非遺傳承與民間交流為抓手,發揮文化先行、以情促融優勢,共同為深化兩岸融合發展,建設共同精神家園、實現心靈契合作貢獻。此外,持續加強兩岸基層社群交流合作,共享基層治理經驗,藉由社群融合促進兩岸融合。(福州晚報記者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