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 >> 兩岸交流 >> 閩臺文化

福州鰲峰書院:“豈為功名始讀書”——閩臺文脈久結緣

2024-07-26 16:29:33來源:半月談

  福建省福州市于山麓鰲峰坊內,坐落著一座與坊同名的書院——鰲峰書院。鰲峰書院在誕生之初就享受優厚的辦學條件,碩學通儒培育人材,還為臺灣書院的建立提供範本。從鰲峰書院走出了一大批有志之士,“同學皆一時英濟”。民族英雄林則徐在鰲峰書院度過7年求學時光,他曾手書“豈為功名始讀書”。

  歲序更迭,書音未渺,如今書院仍是教育人才之地,同時常態化舉辦各類文化沙龍,煥發新生。

  “同學皆一時英濟”

  康熙四十六年(1707年),福建巡撫張伯行“欲萃十郡篤志好學,材良行修的士子,教以有體有用的學問,為國儲才”,而創辦鰲峰書院。福州市政協文史委編輯陳常飛介紹,在閩江下游,曾有面積千畝的沖積沙洲“鰲峰洲”,因被劃歸為書院“學田”,保障書院每年的固定經費而得名。書院還資助學生往來路費,使他們“無耳目紛營之累,而有朋友講習之樂”。《清會典》(卷19)列有一份朝廷給全國各大書院撥款的清單,鰲峰書院獲撥款數額居首。

  福建省文史館原館長盧美松說,鰲峰書院歷任掌教山長均是貫通古今、出類拔萃的學者,包括理學名家蔡璧、蔡世遠父子,著名學者孟超然等。這些山長弘揚理學實踐,在教學中形成了書院鮮明的辦學特色。鰲峰書院不以科舉仕進為唯一目標,而是根據學術潮流和清廷教育政策,注重傳承文化、培養人格,提倡“經世致用”。

  得益於充分的辦學條件、嚴格細緻的學規與良師輔弼,鰲峰書院人才輩出。民族英雄林則徐在鰲峰書院度過7年求學時光,他曾手書“豈為功名始讀書”,這一理念與鰲峰書院歷代掌教人“不必以舉業為汲汲”的教益一脈相承。從報錄比可以看出鰲峰書院當年的報考熱度與難度:書院每年招收200多人,而報考者往往多達五六千名。

福州鰲峰書院:“豈為功名始讀書”——閩臺文脈久結緣

  圖為市民在鰲峰書院新址參加“東街書院文化講壇”活動。福州市鼓樓區東街街道供圖

  閩臺學緣

  鰲峰書院對臺灣地區的文化教育,尤其是書院創辦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臺灣很多書院的辦學模式和教學內容,皆直接“取則”或仿效鰲峰書院。如“全臺最高學府”海東書院,正是按鰲峰書院規制設立,以朱子理學為圭臬,提倡經世致用的學風。

  鰲峰書院教化的人才,對臺灣作出貢獻。被譽為“籌臺宗匠”的藍鼎元,赴臺振興當地的政治、經濟、文教事業。陳常飛介紹,臺灣與福州文脈相通,清廷在臺灣任命各級學官,如儒學教授、教諭、訓導等640多人,其中福州籍人士佔約190人,許多臺灣士子都曾受教於他們。

  鰲峰書院也招收臺灣學生,《鰲峰書院志》載有許多臺灣籍學子姓名,“臺灣學子曾以報考鰲峰書院為榮”。

  鰲峰書院對臺灣文教的深厚影響,體現了兩岸血脈相連、文脈相通。如今,鰲峰書院仍然延續兩岸文教交流平臺功能。第七屆海峽青年節上,60位兩岸學子在鰲峰書院共讀《朱子家訓》,瞭解科舉制度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在海峽兩岸書院創新與融合論壇上,閩臺書院在鰲峰書院共結聯盟,推動交流互訪。在鰲峰書院內常態化舉辦的兩岸國學大講堂,致力於打造兩岸“國學共同家園”。

  時代新聲

  “八閩古都,九仙北麓。巡撫伯行,肇建學府。賜三山養秀,譽海嶠文藪……”步入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小學校園,一塊巨石上鐫刻的《二附小賦》揭示著鰲峰書院舊址與現代小學的淵源所在。

  斗轉星移,300多年後,鰲峰書院舊址依然是讀書育人的基地。福州教育學院第二附屬小學圍繞假山舊址,造古趣之景。該校黨總支書記、校長方曉敏說:“我們常跟學生說,林則徐小時候便在這棵古榕樹下讀書習文,希望以先賢之行,激發學生的求學之志。”

  學校還在假山上還原了一座“鰲峰亭”。亭子旁的疊水舞臺,是學生的秀藝空間,用於舉辦“鰲峰亭狀元秀”“鰲峰紅色小劇場”等特色校園活動,其中最有影響力的“鰲峰亭讀書會”至今已經舉辦了15期。學生在鰲峰亭上朗誦經典、圍坐共讀。

  鰲峰書院新址位於福州格致中學校內,每到星期三下午,正廳內32張仿古課桌邊坐滿了學生,書聲朗朗。福州格致中學辦公室主任石海英介紹,這是高一高二的學生在上《鰲峰書院》校本課程。

福州鰲峰書院:“豈為功名始讀書”——閩臺文脈久結緣

  圖為鰲峰書院新址。福州市鼓樓區東街街道供圖

  重建後的鰲峰書院及所在街區常態化舉辦各類文化講座和活動,為市民提供文化大餐。“書院文化在現代的傳承”“福州城市發展史”等文化沙龍在書院開講,吸引滿堂市民傾聽。書院還成為“福州市道德講壇”“東街書院文化講壇”“鰲峰文史沙龍”等系列活動的舉辦地。

  鰲峰書院所在的鰲峰坊古代文風蔚然,文脈興盛。2018年,福州市鼓樓區重點打造“鰲峰坊特色歷史文化街區”文化保護專案。街區運營方相關負責人路零介紹,街區透過面向市民開設展覽、論壇、講座沙龍、音樂會、設計文旅和研學線路等,深入挖掘書院文化。在招商時,街區注重引進與書院內涵氣質相符的業態,鰲峰書院精神已然融入街區坊巷,煥發新的時代光華。

  不久前,福州市鼓樓區東街街道牽頭聯合書院、街區及鼓樓區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福建省工藝美術工業有限公司等,根據書院意象設計了毛氈袋、明信片、扇子、鎮紙、茶盤、茶杯等一系列書院文化文創產品。鼓樓區文化旅遊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張輝表示,文創產品設計兼顧實用性和互動性,以各類書法印章和建築樣式為內容,以具象的形式留住書香之氣,是對書院文化的活化利用。

  (本文為《半月談內部版》2024年第7期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