閩臺學子沉浸式體驗非遺魅力
2024-08-15 07:55:35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任思言 葉誠
臺灣學子欣賞石頭版“滿漢全席”。記者 葉誠 攝
“這桌‘滿漢全席’都是石頭做的嗎?”“這個生蠔也雕得太像了,拍照發到社交媒體上一定會有很多人點贊。”14日,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海峽兩岸好文章暨“情繫兩岸”青少年非遺文化交流活動繼續舉行,兩岸青少年來到羅源濱海玉石文化城,參觀大師作品,沉浸式體驗一場玉石文化盛宴,感受“天下石·羅源工”的魅力。
當日上午,陰雨綿綿,羅源濱海玉石文化城白牆黛瓦的雙層徽派建築在雨中更加清新脫俗。走進安於自然藝術館,一桌“滿漢全席”吸引了兩岸青少年的目光。色澤自然紋理清晰的“燕窩”、巧取石色惟妙惟肖的“螃蟹”、油光發亮令人垂涎三尺的“燒雞”……數十種“菜品”排得滿滿當當。得知這些“美食”都是用石頭雕刻而成的,大家連連稱奇,紛紛拿出手機拍照留念。
福建省工藝美術大師、安於自然藝術館負責人鄭安介紹,這桌“滿漢全席”利用芙蓉石、杜陵石等幾十種石料創作而成。“玉石文化是閩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千年古邑羅源是玉石文化的重要承載地,我們羅源玉石雕刻產業歷史悠久、底蘊深厚,先後湧現出5位中國工藝美術大師、11位國家級玉石雕刻大師,以及47位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玉石雕刻大師,素有‘天下石·羅源工’的美譽。”鄭安介紹,這桌“滿漢全席”他籌備了多年,希望兩岸青少年可以透過這些“石頭美食”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壽山石雕有更多的瞭解。
“這次和壽山石的親密接觸帶給我太多震撼了!”臺灣復旦高中學生顏盛頡激動地說,自己之前只在博物館裡看到過類似的石雕,“當時只覺得作者太厲害了,可以說是巧奪天工。這次經過壽山石雕刻老師們的講解,我瞭解了壽山石的歷史淵源和傳承,希望這門技藝可以一直傳承下去,讓大家都瞭解壽山石雕刻的魅力!”
活動現場,羅源壽山石匠人還將提前準備的“驚喜”送給臺灣學子。“上面刻有我的名字!”“這份紀念品太珍貴了,這是我的第一個印章。”刻有臺灣學子名字的壽山石印章引來陣陣歡呼。
當日,備受矚目的首屆羅臺玉石文化交流節在羅源濱海玉石文化城盛大開幕。由臺灣中華優秀文化交流協會和羅源縣工藝美術協會共同打造的羅臺玉石文化交流基地在開幕式上正式揭牌,羅臺兩地業內人士舉辦專業性研討會,共同探索玉石文化的創新與傳承。
閩臺學子體驗操控提線木偶。記者 葉誠 攝
13日,在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海峽兩岸好文章暨“情繫兩岸”青少年非遺文化交流活動開幕式上,臺灣嘉義大學的學子們帶來的提線木偶劇《賣藥風波》贏得滿場掌聲。為搭建兩岸青少年戲偶劇融合發展平臺,活動主辦方請來了泉州青年非遺傳承人周福川老師。14日,周福川帶來了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僑鄉傳統文化的代表泉州提線木偶,在福州民族中學為兩岸青年詳細闡述了泉州提線木偶的歷史和傳承故事,並手把手傳授泉州提線木偶的表演技巧。
“這個提線木偶比我們的複雜多了!我們的提線木偶有7到8根線控制,而泉州提線木偶最多需要30多根線控制,木偶能做的動作也更多、更細緻。”嘉義大學應用歷史專業三年級學生沈昀弘告訴記者,體驗泉州提線木偶的經歷讓人太難忘了,“從一開始的手忙腳亂到後面漸漸‘上手’,讓我感受到傳統非遺專案的獨特魅力。”
本次活動中,閩臺學子將共排共創一部全新的海峽兩岸融合戲偶劇,並在海青節期間展演。(記者 任思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