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吃同住中發現彼此之同——海峽青年交流營地見聞
2024-08-17 08:40:13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唐蔚嬙 傅亦靜
11日至17日,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集中階段活動在福州舉辦,在此期間,數百名兩岸青年在馬尾琅岐的海峽青年交流營地同吃同住。兩岸青年起初關注相互間的差異,經過深入交流,他們發現彼此間更多的是共同之處。
兩岸青年參加大學生領袖營活動。(海青節主辦方供圖)
兩岸青年在一起唱歌。(海青節主辦方供圖)
聊到一起
餐桌上,臺灣科技大學學生謝佩玲被同組的夥伴們親切地稱為“好奇寶寶”。
“烏米粽子是福州的特色小吃嗎?”“你們畢業後的就業方向是什麼?”“酒店房間裡的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第一次來到大陸的謝佩玲對身邊的一切都充滿了好奇。
你我有什麼不一樣?一開始,兩岸青年總是聚焦彼此差異。
原來我們都一樣!走近了,他們看到的是更多相同之處。
宿舍內,臺灣長榮大學學生林景上和舍友、中山大學學生孫敏哲常聊到凌晨。“我有到泰國參加世界大學生領袖研討會,剛好敏哲哥是中山大學模擬聯合國的主席。我們每天晚上都會交換彼此的心得與經驗。”林景上說,“在思想碰撞的過程中,我培養了獨立思考的能力。”
在海青節峰會接受群採時,一名記者向臺北大學學生王執中提問,想了解中華文化對臺灣青年的影響。王執中回答說:“我們端午節也划龍舟、吃粽子,小時候背過《離騷》,長大後也看金庸。我的歷史書裡也有夏商周、秦漢、三國等朝代,中華文化已內在於我的喜怒哀樂,塑造我與他人的交往方式。”
“在外表、文化、信仰上,我們都有著同樣的根。互動的時候,我們有共同的話題、喜悅和煩惱。”王執中說。
玩到一起
晚上9點半,結束一天緊湊的行程,學子們仍精力充沛。他們洗漱後換上睡衣,相約到林景上的房間繼續玩遊戲。
“我們都很喜歡玩‘狼人殺’。”林景上說,兩岸的大學生相處還不到1天就打成一片,行程中,大家在大巴里玩“飛行棋”,晚餐後大家一起在房間裡玩“狼人殺”等小遊戲。
營地廣場邊的臺階上,臺灣政治大學的胡心寧和同伴們圍坐在一起,喝著從便利店裡買來的飲料。胡心寧剛哼起一句流行歌曲,中央民族大學學生蔡紫豪便接出下一句,他們一起唱大陸歌手鄧紫棋的《光年之外》,也一起唱臺灣歌手周傳雄的《黃昏》,唱周杰倫的《告白氣球》,也唱趙雷的《成都》。
海峽兩岸大學生實體建構大賽中,臺灣聯合大學的陳昱安和蘇子閎忙裡偷閒,和大陸朋友相約,在賽場旁的紅光湖裡划起了槳板。蘇子閎說,這是他第一次來到大陸,本以為和陌生人相處會有些尷尬,但在志願者的感染下,他很快就和大家打成一片。
吃到一起
“阿姨,給我來一碗魚丸。”“大哥,我要一碗肉燕。”在海青營地會展中心的食堂,參加完營地活動的臺灣青年在福建八閩特色小吃攤位前排起長隊。
此次,食堂設定了6個特色小吃攤位,鮮美Q彈的魚丸、香氣誘人的撈化……福州地方特色美食俘獲臺灣青年的味蕾。
在飯桌上,臺灣中興大學學生莊緗翎舀起一勺肉燕放進嘴裡,滿足地說:“第一天來餐廳吃飯,這裡的飲食讓我感覺自己並沒有離開臺灣,臺灣飲食店鋪也有類似的風味小吃。”
第四屆海峽兩岸(福州)名校電競營結束後,萬能科技大學的5名參賽隊員和老師一人手持一把漆扇。原來,他們在參賽途中經過非遺集市時,被中華傳統非遺技藝吸引,於是各自挑選了一把漆扇準備帶回臺灣。
萬能科技大學的黃嘉莨告訴記者:“除了非遺紀念品,我們還在三坊七巷品嚐了霸王茶姬的招牌飲品,大陸的飲品種類好多,根本喝不完。”
近年來,透過社交平臺的傳播,酸菜魚、螺螄粉等大陸美食引起了不少島內同胞的關注和喜愛。此次來福州參加實體建構大賽的聯合大學學生蔡帛丞早已做好計劃:“比賽結束後,我們要去福州市區找一家好吃的螺螄粉店,終於可以吃到心心念唸的大陸美食了。”(記者 唐蔚嬙 見習記者 傅亦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