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 >> 海青動態

臺灣八旬姐妹來榕尋根

2024-10-29 09:22:42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劉露 林雙偉

臺灣八旬姐妹來榕尋根

多方力量接力相助,吳家人代為祭掃墓地數十載

近日,一對臺灣八旬姐妹,跨越海峽來到福州尋根,牽動許多人的心。姐姐邱守榕出生於福建福州,為著名數學家,曾任臺灣彰化師範學院院長;妹妹邱守桐出生於福建福鼎,為美國紐約州立石溪大學物理博士,從事醫學物理專業,曾是楊振寧教授的門生。

熱心幫助姐妹尋根的人群中,有邱氏宗親,有與邱家並無血緣關係卻默默幫她們祭掃祖父墓地的吳家人;還有福州市、寧德市臺灣同胞聯誼會(簡稱“臺聯”)成員,福州益鳳村村幹部及村民,以及福州文史專家等。他們共同接力,譜寫一段感人肺腑的尋根故事。

臺灣八旬姐妹來榕尋根福州晚報記者陪同邱家姐妹在福州尋根。

異姓兄弟相互關照

兩家情誼跨越世紀

“好久沒見,你還好吧?”10月16日上午,邱家姐妹剛剛落地福州,就來到位於福州新店西園村的吳延卓家中。一進門,姐妹倆就熱情地衝著吳延卓打招呼。吳延卓顫顫巍巍地從沙發上起身,招呼她們坐下。3位八旬老人就這樣坐在一起,像許久未見的親人般拉起家常。

“上一次見面,還是2019年,一晃眼又過去了四五年啦。”邱守榕告訴記者,2006年,妹妹邱守桐和大哥一起來到福州,在吳家人的陪伴下第一次祭掃了祖父的墓地。而在此之前,吳家人已義務打理、祭掃邱家姐妹祖父的墓地半個多世紀。

一切要從20世紀40年代說起。“那時候我的父親和她們(邱家姐妹)的父親都在郵局工作,他們是關係很好的朋友,像親兄弟一樣。1946年他們倆都去了臺灣工作,就再也沒有回來。我大哥二哥也跟著去了臺灣,我那時候才幾個月大就留在了福州,由祖父撫養長大。聽我祖父說,邱伯伯的父親在很早的時候就去世了。我的祖父告訴我,我的父親和邱伯伯是異姓兄弟,讓我每年都要給邱伯伯的父親掃墓。”吳延卓說。

對此,邱家人十分感激,每次回福州,都會來探望吳延卓和他的家人。休息片刻後,在吳延卓以及吳延卓的兒子吳韻山、女兒吳燕琳的陪伴下,邱家姐妹起身前往祖父的墓地,記者也一同前往。

途中,邱守桐介紹,父親邱信亮去臺灣後的第二年,姐妹倆和哥哥們就被接到臺灣。“我們家和吳伯伯一家離得很近,兩家經常來往。1953年吳伯伯去世後,我父親承擔起照顧吳家兄弟的職責。回想起小的時候,跟吳家兄弟一起玩耍,好像就在昨日,如今他們都已不在了。”回憶過往點滴,邱守桐哽咽道。

對吳延卓來說,臺灣的邱伯伯也是他的親人。在父親去世後,邱伯伯時不時就託人輾轉從香港捎來書信,還隨信附上錢幣。“雖然錢在寄來的路上已遺失,但邱伯伯的來信情真意切,他還記得我和我二姐小時候的模樣,鼓勵我們要好好唸書。我也給邱伯伯回信:‘藍天作紙,大海作墨,寫也寫不盡您對我的關懷……’”說到這裡,吳延卓忍不住紅了眼眶。

3位八旬老人在年輕人的攙扶下,步履蹣跚地來到位於西園村的墓地。“1990年元旦,是我終生難忘的一天。我的二哥二嫂帶著父親的骨灰從臺灣回來了。這是我成年後與我二哥的第一次見面,父親也得以安葬在故鄉。後來西園村土地徵遷,父親和祖父的墓地要搬遷,邱伯伯父親的墓地也在徵遷範圍內,和邱家兄妹商量後,我們將他們祖父的墓與我們家的墓合到一起,這樣也方便祭掃。”

記者在墓碑上看到了吳延卓祖父母的名字,旁邊還有一行字:“友人邱省三”。

“邱省三就是我們的祖父,多虧了吳家一直幫我們祭掃,他們是我們在大陸的親人。”邱守榕感慨道。簡單的祭掃儀式後,望著眼前的一座座墳墓,妹妹邱守桐感慨道:“現在年紀越來越大,就越來越想知道更多關於祖先的故事,不知道以後我們的孫輩是不是也會像這樣,好奇我們曾經的故事。”在記者攙扶下,邱家姐妹和吳家人一起下山離開了墓地。

臺灣八旬姐妹來榕尋根邱家姐妹在祖父墓地前。

村民助力尋親

年久祖墓難尋

此行回榕,邱家姐妹有一個心願,就是找到曾祖父的墓地。

“我們的曾祖父叫邱為鈺,是光緒年間進士。邱為鈺的祖父邱景湘也是進士,曾居住在化民營的小荔灣,與林則徐有交往。”姐妹倆從父親留下的關於家族的資訊中,瞭解到關於曾祖父的大致情況。

邱守桐在手機中翻出一張照片向記者展示:“這是1947年父親回福州時,與我堂叔邱信森以及我們的長兄邱守巒在曾祖父墓前的合影。照片背後有我父親寫下的幾行字,是刻在墓碑上的字我父親抄了下來,碑刻表明我的曾祖父和他的父親都有皇帝的誥封。照片後面還有一行字是我父親留下的,寫著‘曾祖父母及祖父母墓,福州北門外程田象山光緒丁亥(1887)二月建’。”

“福州北門外程田象山”這幾個字,成為姐妹倆尋找祖墓的關鍵:“據說這個地方屬於現在的新店鎮益鳳村,2019年我們曾回到福州打算尋找,後來由於疫情擱置了。這次回來,在福州市臺胞聯誼會蔡華、陳振寶等人的熱心幫忙下,聯絡了益鳳村委會還有村裡比較熟悉墓地情況的老人,希望進一步尋找。”

10月18日上午,記者與邱家姐妹一塊來到益鳳村,在村黨支部副書記李銘,村民莊世雷、李培炳的陪同下,進山尋找墓地。莊世雷曾參與過益鳳村墓地遷移事項,李培炳對附近墓地較為熟悉。李培炳回憶,村中還剩幾座墓地無人祭掃,年代較久遠,於是記者與李培炳等人進入山林中搜尋。

一路荒草蔓生。70多歲的李培炳手持一把鐮刀在前面開路,其他人緊隨其後。邱家姐妹則留在原地研究地圖,檢視地形。眾人一連尋找了數座清代遺留的墓地,並逐一與照片及墓碑上的文字進行比對,最後都排除了可能性。直到離開前,記者在一戶民居附近的竹林裡發現一處大型墓葬。

據李培炳回憶,他曾見過這座墓碑上刻的文字,墓地建於光緒年間,墓主人也為進士,為五六人合葬,墓碑上隱約為七八行字,與邱家舊照片中的資訊有些相似。然而該墓地如今墓碑缺失,沒有留下任何文字資訊,所以無法確認是否為邱家祖墓。

最終邱家姐妹只得無奈地離開象山。次日,她們前往福鼎,也就是邱守桐的出生地,祭奠她們的外公——辛亥老人周忠魁。

臺灣八旬姐妹來榕尋根吳家人在邱家姐妹的祖父墓地前祭拜。

林則徐曾贈聯勉勵

邱景湘卜築小荔灣

離開福州前,在福州市臺聯秘書長蔡華以及邱氏宗親的陪伴下,邱家姐妹來到了位於化民營的邱家祖居地所在地,如今為恆力城。邱守榕告訴記者,雖然離開福州時,她年齡尚小,但仍記得當時邱家在化民營的住處是十分闊氣的大宅院,據傳為太高祖邱景湘所購置。邱家祖宅早已不見蹤跡,幸運的是,邱家先祖種下的荔枝樹仍枝繁葉茂,如今為福州市古樹名木。

福州市政協文史研究員、晉安區地方文化研究會會長十九先生(吳恆之)在聽聞邱家姐妹到福州尋親的故事後,十分感動,他希望能為邱家姐妹的尋根之行盡一份力。

十九先生查閱了手頭的資料後告訴記者,關於邱為鈺的祖父邱景湘,據成書於清光緒年間的《閩縣鄉土志》載:“邱景湘,字敬韶,號鏡泉,籍長樂。能文,以庶吉士,改官吏部郎中。蹶而復起,出為廣東惠潮嘉兵備道。主鰲峰、越山書院,卜築小荔灣一曲,在城東北隅,風趣佳絕。”

邱家姐妹見到荔枝樹的位置,正是當年的小荔灣。看著歷經數百年風雨的荔枝樹,邱家姐妹感慨良多,竟一時語塞。

十九先生補充道,關於邱景湘,歷史上還有一段關於他與林則徐之間的有趣故事。中國楹聯學鼻祖梁章鉅在《楹聯叢話》曾記載,邱景湘考取進士後,因為一樁案件牽連被遣至邊關,途經陝西時,正在陝西任職的林則徐不僅資助邱景湘一筆路費,還親手寫下對聯“無端風雨驚花落,更起樓臺待月明”相贈,勉勵他一定會守得雲開月明。果然不久後,案件查明,邱景湘被賜還。

據瞭解,十九先生常年在福州各地進行走村調研,他表示後續將再與益鳳村委聯絡,並查詢相關資料,看能否有所突破。

“雖然此次福州之行並未找到邱家祖墓的確切位置,但還是要感謝許多好心人的支援。我們打算返回後繼續整理父親留下的各種資料,包括兩岸家書等,希望有新的突破,同時也希望為兩岸民間資料蒐集研究等貢獻力量。”邱守榕說。(記者 劉露/文 林雙偉/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