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 >> 海青動態

2024年海峽兩岸好文章徵文評審揭曉 福州地區956篇佳作獲獎

2024-11-05 11:56:15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鄢秀欽

一篇好文章,牽動兩岸情。2024年海峽青年節之第九屆海峽兩岸好文章青少年徵文活動日前完成評審,福州地區共有956篇好文章獲獎。

本屆徵文活動由福州市教育局、羅源縣政府、福州日報社聯合主辦,以“最美的風景”為主題,鼓勵青少年尋找、發現、記錄生活中的動人風景。今年徵文活動參與人數再創新高,共收到12000多件文學作品,影響力覆蓋全市中小學和臺灣地區。一篇篇優秀作品展示了兩岸青少年寫作的“真功夫”。經省、市一線名師評審,福州地區共有956篇好文章獲獎,85位老師獲評“優秀指導老師”,12所學校獲評優秀組織獎。

福州地區956篇獲獎作品中,小學組468篇,其中一等獎46篇、二等獎100篇、三等獎142篇、優秀獎180篇;初中組250篇,一等獎22篇、二等獎58篇、三等獎73篇、優秀獎97篇;高中組238篇,一等獎22篇、二等獎50篇、三等獎73篇、優秀獎93篇。

“大部分文章都能明確‘風景’的具體所指,無論是自然景觀、人文場景還是內心感悟,都能讓評閱人較為清晰地感受到作者對‘最美’的理解和詮釋。”小學評審組組長表示,不少佳作不僅寫出了風景之美,還能深入挖掘風景背後的意義和價值,如透過描寫家鄉的山水,表達對故鄉的眷戀,或者透過刻畫陌生人的善舉展現人性之美,使主題更加深刻、富有內涵。

從歷史遺蹟的厚重到自然風光的壯麗,從科技創新帶來的未來景象到人文關係的細膩描繪,初中組獲獎作品出色的創意和表現力得到評審組老師的讚賞。初中組評委介紹,不少好文章透過獨特的視角和生動的描述,成功地將抽象的“風景”具象化,使讀者能夠感受到文字背後所傳達的美感和情感。評委們還特別關注了作品的原創性和對主題的契合,這也是評審中重要的考量因素。

高中組3000多份作品如同一顆顆璀璨的明珠,散發著獨特的光芒,共同構成了一幅絢麗多彩的文學畫卷。評審組認為,高中組同學對“最美的風景”這一主題的理解豐富而深刻,有的同學將目光投向大自然,描繪出山川河流、森林湖泊令人陶醉的美麗;有的聚焦人文風景,訴說家族的傳承與團結、人間煙火的溫暖與美好等。這些優秀作品不僅給人閱讀上的享受,更帶來心靈的滋養。

評審組認為,本次徵文主題“最美的風景”涵蓋人文、歷史、自然、科技等多個層面,為學生提供了廣闊的發揮空間。同學們“我手寫我心”,字裡行間飽含真摯的情感,表達對家鄉的熱愛之情,展現出對未來的憧憬,讓人感受到青春的活力與希望。這些情感不僅打動了評委,也傳遞出積極向上的正能量。

2024年海峽兩岸好文章徵文評審揭曉 福州地區956篇佳作獲獎掃碼檢視第九屆海峽兩岸好文章徵文獲獎名單。


獲獎作品選登

最美鼓嶺“緣”來如此

福州市麥頂小學 三年(6)班 林犀瞳

■指導老師:劉俐

最近的新聞裡經常提到“鼓嶺”這個詞。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它在哪兒?為什麼一百年前,有那麼多外國人會到那裡,他們在那裡幹什麼?為什麼現在還陸續有外國朋友去到那裡?我心中不禁產生許多疑問。

終於,我有了一次“探秘”的機會。乘車沿盤山路蜿蜒而上,陣陣涼意撲面而來。平均海拔800多米,夏季平均氣溫在24℃,鼓嶺被近代西方傳教士譽為中國四大避暑勝地之一。

但凡避暑勝地,除了氣候宜人外,景色優美也是必不可少的。仲夏鼓嶺,陽光明媚,滿目蔥鬱,自然風光旖旎。公路兩邊,抬眼望去都是成排的柳杉,高聳、偉岸,像淳樸的山民在恭迎四方遊客。柳杉王歷經千載,仍青蔥茂盛,它是鼓嶺的名片,更是鼓嶺滄桑變化的見證人。

我從枝繁葉茂的千年柳杉旁走過,穿過青石鋪就的鼓嶺老街,參觀富有異域風情的萬國公益社,在寂靜的觀景臺上,沐浴著習習涼風,俯瞰福州城,一覽千年古城的繁華。鼓嶺如山水畫卷般的景色令我不禁沉醉其中。

鼓嶺的風景很美,故事更動人。在鼓嶺·家族故事展示館,講解員生動地講述了美國飛虎隊成員穆藹仁的福建情結,福益華、蒲天壽醫生救死扶傷的感人故事,還介紹了柏齡威使用過的相機,以及柯志仁的外孫女畢樂光兒時的木製套盒玩具……這些帶著時光印記的故事和老物件,是當年外國僑民與鼓嶺鄉民友好交往的生動見證,彷彿帶著我穿過時光隧道,回到了百年前的鼓嶺。

原來,百年前的鼓嶺因夏季清涼宜人,吸引眾多世界各地的商人、外交官、傳教士紛紛來此度假。我們沿途看到的一棟棟風格各異的避暑別墅,就是他們當年蓋的。夏天到鼓嶺避暑的外國醫生幫助當地村民治病,外國教師教授知識,村民們也為他們提供各種生活所需,幫他們建造房子,大家結下了深厚友誼。

我想,這一定是一幅非常美麗的畫面吧:福州的兒童和外國的孩子,不分膚色、不分國籍,穿梭在山林裡嬉戲玩耍,流連於青白的石牆邊談笑風生,大家共飲一井水,其樂融融。

加德納紀念館裡的老物件“訴說”著鼓嶺的百年變遷,鼓嶺郵局的郵戳串聯起這兒的“前世今生”……加德納是集郵愛好者,他帶回美國的集郵貼片上的“KULIANG”郵戳,讓加德納太太找到了丈夫念念不忘的夢中故園。1992年,加德納夫人來到鼓嶺,續上了這段延續百年的情緣。

“你們知道嗎?這些外國友人來到福州,上鼓嶺,就是‘轉厝’(福州話,意為回家)。既是尋根圓夢,也為了促進中美交流,讓更多人知道鼓嶺。”講解員的講解讓我的所有疑問得到了答案。回望歷史,感受美好的情誼,跨越百年的鼓嶺故事,原來是這樣的啊。

千年柳杉生生不息,見證綿綿不絕的鼓嶺情緣。一幢幢風格各異的別墅,鐫刻著房子原主人對福州的深情嚮往;一片片風景秀麗的群山,彷彿是福州人張開海納百川的臂膀,擁抱四面八方的友誼使者。

今年6月,習近平主席向2024年“鼓嶺緣”中美青年交流周致賀信,希望中美青年深入交流、增進友誼,相知相親、攜手同行,把中美友好傳承下去,為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貢獻力量,同世界各國人民一道共築和平、共促進步、共創繁榮。

現在,一批批中美青年相聚福州,接棒傳遞友誼的薪火。我相信,鼓嶺的風景一定會越來越美,新時代的鼓嶺故事也將更加精彩。

一棵樹會記得

福州三牧中學 初一(1)班 童伊晗

■指導老師:李茂

我是一棵榕樹。

我是一棵屹立在南后街的榕樹。

我不知道是誰把我種在這兒,也不知道我在這兒靜靜守望了多久。我只知道,在我誕生前,老街就在這兒默默流淌著歲月;在我誕生後,老街依然守候在此。歲月流轉,老街依舊。

我也不知道是誰修建了老街,他們沒有留下任何痕跡。但我在心底默默感謝他們。他們讓我看見了如此美景。那青瓦白牆、石板深巷,總是讓我深深眷戀。每天清晨,第一縷曙光照進深深的街巷,投到斑駁的牆上,夜間的露水隨著陽光蒸發,枝葉在風中搖曳,鳥雀也開始振翅高飛。晨風中,老街甦醒了。學堂裡傳出朗朗讀書聲,如音符般飄揚。我最愛聽那讀書聲,那是帶給老街全新活力的聲音。

傍晚,散學的學子在我的樹蔭下嬉戲,家家戶戶準時飄出了炊煙。餘暉溫柔地灑向那些童子,灑向了我,灑向了幽靜的街巷。那溫暖的色彩在空中流淌著。夜幕降臨,一盞盞燈火次第亮起。一個個小攤也支了起來,孩子們在攤位前流連、歡笑。空氣裡醞釀著茶和茉莉花的清香。晚風吹過,送來了小販走街串巷的叫賣聲。那時,我真希望時光定格。

那些曾走在濃蔭下的人,他們的音容笑貌我永遠也忘不掉。是因為林覺民離家時毅然的眼神,還因為謝婉瑩在小院裡歡笑時的身影;是因為嚴復為教育事業嘔心瀝血的背影,還因為林則徐在文儒坊裡玩耍的童年……那些人,我目送著他們從南后街的這一端啟程,有的功成名就,有的再也沒回來。來往的人讚揚他們,說他們為中華民族開啟了新的篇章。我只祈願,他們能再看一眼這美景。

時光從不曾定格。風雨侵蝕了青石板,青苔爬上了馬鞍牆。老街老了。

人們傳言,這裡要被拆掉了。我聽說後頓時心驚,為美景戰慄,為老街戰慄。但我只是一棵樹,一棵無能為力的樹,改變不了任何事。我只能在無盡的等待中,迎接那個不可避免的時刻。

但那一天並沒有到來。一群手藝精湛的匠人來了,妙手回春般搶救了這條沉澱千年歷史的老街。看來大家都不捨得讓它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中。老街又一次恢復了青春。如果我是人類,此刻,一定會為這美景的復甦獻上最真摯的讚美。

突然間,我又想起了他們,那些留名青史和默默無聞的人,那些熟悉和陌生的人,那些為老街奉獻出自己力量的人。我想我永遠也不會忘記他們,即使刻記他們功名的石碑被風化了無數次,我也永遠記得。我想老街也是,用每一塊磚石,用每一條刻痕,訴說著永恆的記憶。

因為最美的風景從來不曾離開。

只此青綠

福州格致中學高二(12)班葉思辰 

■指導老師:林霞

江山青綠浸潤長卷,世人說北宋王希孟的《千里江山圖》是最美的風景,我便想化作畫中的一片綠葉,洗盡鉛華。只是懷才不遇啊,我這片有青雲之志的葉子,生在丘陵的一株老榕樹上。看夠了拆來建去的街巷,聽夠了野山死水的喧囂。我謾罵他們的落俗。我在老榕樹舊枝幹上循規蹈矩地長。

老榕樹說,世界上有棵叫“榕城”的榕樹,兩千多年的“樹生”,只此青綠寫就一番波瀾壯闊。我正問她“青綠”是什麼,忽地被風吹離了舊枝幹,順著風,我才發現自己生來就在青雲之上,離大地如此遙遠。

大地滾燙。愛心樹枝丫縫隙人聲鼎沸,孩子小手張合,樹上生了星星;白塔寺裹了一圈陽光和野草,影影綽綽,無限生機;小漁村吹著海風,拾貝殼的人望著藍眼淚哭過的海。曾經一語概之的“落俗”,攤開,漫漫人間煙火氣。從細微處欣賞一切,原來榕城就是《千里江山圖》,我見過的最美的風景。在細水長流的日子裡落定,他們對生活的熱忱讓我長青,只此青綠成人情。

風無視我的禱告,從東吹到西,從北刮到南。我憎惡它的霸道,我哭訴我的茫然,《千里江山圖》裡怎麼能有泥石流呢?像老邁的堂吉訶德結束了他的騎士夢,我隨沙土流走。

我過分依賴這世界,害怕死亡。我只想再回到老榕樹的枝幹上,循規蹈矩地生長。

黑暗。我的夢境朝黎明展開。江繞山,山捲雲,王希孟惦記的千里江山,北宋朝廷紙醉金迷的生活,江結了冰,山沒了樹,你們怎麼能辜負這千里江山?

“冰會化成春天。”我聽見一個老人嚷嚷,火星迸濺,“你眼瞪大了看。”

我的胸膛燒出一個窟窿,插著一株榕樹苗。老爺爺顫抖著用柺杖指著:“榕城也是從這麼小長大的,我們是其中的一片葉子,隨風飄啊,老了再落葉歸根,榕城繼續長新葉子。”

“我們幹嗎?”老奶奶扯著嗓子。

“種樹!”

“學我的爸爸。我爸爸他們在1921年就準備種一個新中國。”

王希孟想象不出當今的風華正茂。縱使曾經狼煙四起,中國共產黨仍帶著中國人民重建了千里江山。

老葉子,老人,新樹苗。我化作肥料,活出自己的“葉生”。一個個陽光雨水浸潤的日子過去,我只此青綠,畫了自己的《千里江山圖》——我心中最美的風景。即便與風抗衡,我被吞噬了,腐爛了,可我正走向死亡嗎,不,我一步步攢動春天啊。

“老葉子,風好大。”她知道我變成了土壤,但還是這麼喚我。

“親愛的,讓它颳去吧,天昏地暗地刮,你天昏地暗地翩翩起舞,發現最美的風景,創造最美的風景。讓世人說去吧,我碌碌一生只此青綠。”話音落定,像是歷經風霜的旅人找到了歸途,我終是與最美的風景融為一體。我成為最美的風景。

“媽媽,青綠是什麼?”(記者 鄢秀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