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 >> 海青動態

兩岸社科專家、產業代表齊聚榕城論發展

2024-12-01 07:59:54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燕曉

賦能文創產業 獻策鄉村振興

兩岸社科專家、產業代表齊聚榕城論發展

11月30日,第六屆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產業融合發展論壇在福州舉行。論壇以“文創產業與鄉村振興”為主題,邀請兩岸社科專家、產業代表共同展開“頭腦風暴”,探討文創產業落地鄉土、融合當地特色產業的理論基礎和現實路徑。

清華大學博士生導師劉潤福分享了近年來清華大學“薪技藝”工藝美展的文創設計理念——傳統工藝的創新對社會發展貢獻是多元的,尤其是傳統工藝在現代社會中具有新價值和創新潛力。他認為,可以透過引入現代設計理念、材料、工藝等,對傳統技藝進行改造和提升,拓寬傳統技藝應用在生活領域的可能性,同時為大眾提供深度的情緒價值,使人們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更多的情感滿足和共鳴。

福建文化底蘊深厚,擁有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脫胎漆器、漳州刺繡、惠安女服飾、泉州南音等。中國傳媒大學副研究員宋芹認為,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以豐富的技藝和獨特的文化內涵,為現代服飾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和素材,要進行創新性發展,使中國傳統服飾文化既能保留傳統精髓,又能適應當下需求,煥發新活力。

臺灣南開科技大學副教授王佩琴以臺灣南投縣信義鄉桐林社群成立社群發展協會為例,講述了桐林社群如何自創大漆工藝品牌,並透過形成漆藝合作社、創辦工藝美術品展等形式,與當地的茶文化、農特產品等結合,共同帶動鄉村旅遊業振興和農副產品製造業同步發展,實現脫貧與扶智的同頻共振。

臺灣空中大學教授沈淑惠分享了臺灣彰化縣特色旅遊專案“花樹銀行”的執行模式——以“活期”和“定期”的模式推動居民參與綠化,結合ESG理念推廣辣木等經濟作物種植產業。旅遊產業和經濟作物種植業共同發力,該園區經過15年的運作,已成為生態保育、教育與休閒的綠色基地,展示了環境與經濟平衡發展的可能性。

“文創是一種根植於文化,將在地文化具象傳承的創意表達。簡而言之,是對文化重新賦能的過程。”臺灣中華教科文創新發展協會理事長曾樂福說,作為首批引入的臺灣文創團隊之一,他們服務福建省5個設區市的15個鄉村,選擇閩清縣梅城印記歷史文化街區,應用臺灣文創創意、創新、創生三創理念,賦能鄉村振興,打造全國閩臺鄉建鄉創合作樣板縣專案。

福建省臺灣青年“創業之星”陳耘嘉等臺灣業界代表還結合自身創業經歷,分享了兩岸文化產業融合發展共創、助力閩臺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

中華文化與兩岸文創產業融合發展論壇2019年創辦,已舉辦六屆,深入挖掘中華文化豐富內涵,發揮福州優勢,深化榕臺融合發展,引導兩岸文創產業界從深厚中華文化中獲取創意靈感,把福州打造成兩岸分享文創商機的新高地。(記者 燕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