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共融!臺灣青年開啟閩都尋根
2024-12-01 08:49:38來源:福州晚報 作者:劉珺 張旭陽
榕臺兩地歌手登臺共同領唱《中國人》。
既知“從何而來”,方曉“走向何方”。11月30日,“臺灣青年尋根閩都行”活動開幕式在福州舉行,超100名臺灣嘉賓匯聚福州閩劇院“尋根溯源,青春共融”。
此次活動於11月29日至12月3日舉辦,旨在透過一系列文化交流和尋根體驗活動,引領兩岸青年共同探尋同宗同源、同文同種的歷史記憶,加深相互瞭解和情感聯結。
開幕式在一段精彩的閩劇表演中拉開帷幕,林覺民、林則徐、甘國寶、陳靖姑等歷史人物亮相。
“臺胞尋根工程”結碩果
11月30日9時許,開幕式在一段精彩的閩劇表演中拉開帷幕,林覺民、林則徐、甘國寶、陳靖姑等歷史人物輪番亮相,帶領兩岸青年進入尋根溯源情境中。
參加開幕式活動的臺胞開心地在背景板前打卡留影。
2023年10月福州啟動“臺胞尋根工程”工作,進一步發揮閩都文化在閩臺人文交流中的情感紐帶作用,助力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一年來,臺胞尋根工程在榕臺兩地的知名度和影響力持續擴大,吸引了廣大臺胞來大陸尋找文化根脈,首批10家“臺胞尋根示範點”有效增進了榕籍臺胞與家鄉的親情鄉情。
在福州市多個部門的通力協作下,第二階段工作已結下累累碩果,評選出第二批“臺胞尋根示範點”。11月30日,活動現場舉行了第二批“臺胞尋根示範點”的授牌儀式併發布宣傳片。“臺胞尋根示範點”代表向參與本次尋根活動的臺灣青年代表送上三坊七巷手繪地圖及示範點畫冊,希望臺灣青年到示範點走一走、看一看,親身感受中華民族源遠流長的文化,充分感受祖國大地日新月異的發展。
永盛梁氏宗祠。
據瞭解,第二批“臺胞尋根示範點”包含福州臺灣會館、沈葆楨故居、永盛梁氏宗祠、方世培故居、漆林翁氏總祠、澤江張氏宗祠、嶺南陳氏祠堂、雪峰崇聖禪寺、開元寺、旗山萬佛寺、石竹山道院、飛竹鎮西洋宮、金沙張聖真君祖殿、方壺巖張聖君母殿、福州財神廟、萬壽尚書廟、上街侯官城隍廟17個場所,涵蓋宗祠宮廟、人物故居、文物史蹟等多種形態,為廣大臺胞提供了交流、接觸和溝通的平臺,讓鄉情得到聯絡,增進了解和共識。
金沙張聖真君祖殿。
“從清政府在鄉試、會試中為臺灣士子專門另編字號,設立保障名額的對臺融合舉措,到後期‘福州伯身背三把刀——剪刀、菜刀、剃頭刀’到臺灣創業生活……這一段段歷史,都傳遞且證明了榕臺兩地‘根’上的聯結。”福州臺灣會館負責人蔡華介紹。
蔡華表示,福州臺灣會館將積極發揮“臺胞尋根示範點”影響力,繼續鞏固以中華傳統佳節為主題的品牌活動,以民間信仰、民俗、宗親為紐帶,聚焦臺灣青少年、在榕臺商、兩岸婚姻家庭等重點群體,持續創新聯誼交流活動品牌,持續擴大兩岸聯誼交流的規模和影響力。
兩岸青年共種“尋根樹”
“我是張語穜,我在臺灣日月潭採集一抔土,有福之州我們來了。”
“我是張玉澤,我在閩江河畔採集一抔土,閩江是福建的母親河,它代表著綠色生命和文化傳承。”
“我是林靜宜,我在臺東風景最美的海島邊採集一抔土。我將帶著它踏上尋根之旅。”
“我是林鵬良,我在上街侯官城隍廟採集一抔土,侯官文化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這抔土特別有意義。”
當天,來自海峽兩岸的4名青年將採集的家鄉土壤帶到活動現場,倒入“尋根樹”盆中,寄託“尋根溯源 青春共融”的美好寓意,也抒發了兩岸一家、血脈相連的濃厚情誼。
“300多年前,我的先祖從福建渡海到臺灣,我是第十四代。今天,我帶著臺灣的土壤迴歸故鄉,與福建的小夥伴共同種下一棵樹,我覺得意義特別重大。”臺灣青年林靜宜表示,她很期待透過“臺灣青年尋根閩都行”活動,探訪“臺胞尋根示範點”,與福建的小夥伴多多交流,將自己的所見所聞傳遞給臺灣的小夥伴,讓他們也來感受中華優秀的傳統文化。
“今天兩岸青年共同種下一棵‘尋根樹’(榕樹),我作為其中一員特別開心,也深感意義重大。”來自福建江夏學院的大學生林鵬良表示,榕樹是福州的市樹,本次活動的主題是“尋根溯源,青春共融”,榕與融諧音,“尋根樹”象徵著兩岸人民融合在一起,兩岸一家親。希望透過尋根活動,增進兩岸青年相互瞭解,共生共榮。
看到兩岸青年共同種下“尋根樹”,許下共生共榮的美好心願,與會嘉賓、馬祖議長張永江很欣慰。“‘臺胞尋根示範點’中嶺南陳氏祠堂、萬壽尚書廟等都是馬祖鄉親來福州時常走訪的地方。我感到福州開展的‘臺胞尋根工程’工作十分到位,意義重大。”張永江表示,近年來,隨著兩岸關係的深入發展,越來越多的臺灣青年有機會來到大陸,親身感受祖地魅力。希望這樣的交流能夠不斷延續,也希望每一名參加活動的臺灣青年都能夠珍惜機會,用心去感受、去體驗、去領悟,收穫知識,收穫友誼和美好的回憶。(記者 劉珺/文 張旭陽/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