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岸融合 福州先行——榕臺產業鏈供應鏈圓桌會”側記:一場會議“鏈”接12個合作專案
2024-12-09 07:34:04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唐蔚嬙 池遠
“東元電機的業務遍及全球五大洲,過去一年積極轉向高階電器裝置領域。我們一直在尋找電機產業方面的大陸合作伙伴。與福州企業家交流後,決定在華南地區開展試點合作專案。”東元電機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利明獻說。8日,“兩岸融合 福州先行——榕臺產業鏈供應鏈圓桌會”在福州舉辦,包括利明獻在內的約100位兩岸企業家與各界人士共聚一堂,探討兩岸產業鏈供應鏈深度融合路徑。
記者瞭解到,現場簽約了12個深化兩地產業鏈供應鏈融合專案,累計簽約金額達18.77億元。
恆申集團生產車間。記者 池遠 攝
先行先試
推動兩岸產業融合發展
作為2024兩岸企業家峰會年會的一部分,一場探討兩岸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的圓桌會,為什麼在福州召開?從近期的一系列政策中可以找到答案。
2023年9月出臺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於支援福建探索兩岸融合發展新路 建設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的意見》明確指出,要“提升兩岸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
今年10月,習近平總書記在福建考察時就對臺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強調“在探索海峽兩岸融合發展新路上邁出更大步伐”“建設好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
12月3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會同48箇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福建省,在北京召開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部際協調機制工作會議。會議通過了福建省提請中央和國家機關有關部門支援的政策和事項22項。其中明確提出福州市加入兩岸產業合作區發展聯盟,創新合作模式,完善聯盟城市上中下游產業鏈供應鏈配套聯動,共同服務兩岸企業發展。
可見,此次圓桌會以“兩岸融合 福州先行”為主題,正當其時,展現了福州充分發揮對臺優勢、夯實產業鏈供應鏈根基,加速推進兩岸融合發展示範區建設的責任擔當。
對於圓桌會的主題,冠捷科技集團總裁宣建生感觸頗深。“產業鏈在福州的發展超乎我的想象。”他告訴記者,1992年,冠捷科技從臺灣來到大陸,從一家名不見經傳的顯示器小廠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顯示器與液晶平板電視研發製造公司。在大陸發展的30多年間,直接或間接地帶動了這條產業鏈的上下游協同發展。“冠捷科技在福州的營收規模約有260億元,而工業園區內相關上下游配套廠的年產值達到將近400億元。”
會上列舉的統計資料,也不斷彰顯榕臺融合發展的成色。目前福州已經形成了以冠捷集團、東南汽車、統一、康師傅等為龍頭的臺資企業產業叢集。2023年福州對臺累計進出口額138.61億元。今年1月~10月,新設臺資企業292家,同比增長42%。
強強聯合
助力五大產業鏈升級
有了先行先試的優勢,榕臺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的新路徑該怎麼走?
圓桌會上,福州數字經濟、高階精細化工、海工裝備、生物醫藥和低空經濟五大產業鏈的代表企業負責人分享經驗,積極推介合作機會。
“恆申花了34年,打通了‘錦綸-6’八道產業鏈,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競爭力的‘錦綸-6’全產業鏈企業集團。在這一過程中,兩岸合作功不可沒。”高階精細化工產業代表、恆申控股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建龍說,20多年前,恆申為了打破錦綸上下游切片長期被國際巨頭壟斷的局面,引進臺灣高階工程師,自建聚合生產線,如今已發展成為大陸單線產能最大、產品品質最高、規模最大的聚合生產商。他透露,恆申正在規劃建設全球首個集生態溼地、研發創意於一體的全球研發中心,熱忱歡迎臺灣團隊落地園區。
生物醫藥產業代表、福建佰孟醫學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李曉嵐介紹,佰孟醫學2024年在長樂建立了全省最大的細胞製備中心,並積極籌建閩臺地區最大的細胞庫。她指出,兩岸在生物醫藥領域具有互補優勢,臺灣技術領先,大陸市場和人才充足,結合雙方優勢可加速創新成果轉化。
李曉嵐的觀點得到了臺灣東耀藥業副董事長黃純瑩的積極回應。她認為,大陸醫藥產業鏈在原料、耗材和裝備製造方面取得顯著進步,與臺灣合作能降低成本,特別是在新藥開發中,兩岸同胞同文同種,資源整合將為疾病攻克和產業協同發展帶來巨大優勢。
福建新大陸自動識別技術有限公司總經理郭棟作為數字經濟產業代表,分享了兩岸合作共贏的成功案例。2010年新大陸推出全球首顆二維碼解碼晶片,前端設計由新大陸完成,後端工作則與臺灣聯電合作。從那時起,兩岸在晶片領域的合作已持續十餘年,使新大陸在條碼技術領域始終保持國際領先地位。
兩岸數字經濟的成功合作吸引了英業達股份有限公司技師長卓桐華的關注。他感慨道,從父親百年前離開福建到他今日重返大陸,翻天覆地的變化讓他頗有感慨。他表示,大陸數字經濟發展迅速,尤其在汽油車向電動車轉型的階段,英業達希望能積極加入這一浪潮,抓住更多合作機遇。
搭建橋樑
現場對接12個合作專案
本次圓桌會不僅為榕臺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提供了機遇,更見證了實實在在的成果落地。現場,12家臺企與福州12個縣(市、區)簽約了12個深化兩地產業鏈供應鏈融合專案,計劃總投資額18.77億元。專案涉及高階汽車精密零部件、水產品精深加工、農旅融合發展、醫藥研發基地、三創孵化基地等領域。
其中,長樂區政府與在榕臺企福州新密機電有限公司簽約新密機電新能源汽車零配件專案。福州新密機電有限公司有關負責人表示:“大陸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快速發展對零配件及電子產品的需求持續增長,這與臺灣地區在精密製造和技術研發方面的優勢形成了良好的互補關係。尤其是在新能源汽車零配件領域,兩岸合作不僅能加快技術升級,還能提升供應鏈效率。同時,臺灣在進出口貿易方面的經驗積累也為拓展全球市場提供了更多可能。透過深化兩岸融合發展,我們有信心推動產業鏈協同創新,實現資源共享與共創共贏。”
全國臺企聯會長、上海冠龍閥門節能裝置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政宏表示,全國臺企聯將加強與福州的聯絡,引導臺資企業與福州相關產業開展專案合作,探索延鏈、補鏈、強鏈的可行性,為福州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業叢集增添動力。同時,為臺商拓展內銷市場搭建平臺,把握福州數字經濟發展的契機,推動臺企“智轉數改”,提升產業韌性與競爭力。
“兩岸企業攜手共同壯大中華民族經濟,是我們共同的歷史任務,因此相互交流至關重要。”兩岸企業家峰會綜合組臺灣方面召集人焦佑倫表示,透過這樣的活動,可以吸引新一代企業家瞭解大陸產業的實力與發展狀況,並藉助產業鏈和供應鏈的合作建立夥伴關係,為兩岸經貿融合注入新活力。(記者 唐蔚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