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十二屆海峽青年節 >> 海青動態

鼓樓“達明潮吃節”:遇見寶島美好“食”光

2025-03-31 07:36:50來源:福州日報  作者:莫思予 池遠

遇見寶島美好“食”光

——鼓樓“達明潮吃節”側記

鼓樓“達明潮吃節”:遇見寶島美好“食”光臺灣美食吸引許多市民遊客前來品嚐。記者 池遠 攝

兩岸花開的春日,一群臺灣青年帶著地道美食秘方和寶島人文風情,跨越海峽登陸達明美食街。3月28日至4月6日,鼓樓區舉辦“臺灣‘食’光 達明潮吃節”活動,一波又一波市民遊客來此品嚐古早味、結識逐夢人、共敘兩岸情。

臺灣“食”光的古早味

蚵仔煎、花生卷冰淇淋、石板烤肉、臺灣泡菜臭豆腐……上週末起,位於鼓西街道的達明美食街開啟一場美食快閃,16名新亮相的臺灣美食主理人,帶來近20種原汁原味的臺味美食。

“麻煩再來兩個,我要帶給家人嚐嚐!”“臺灣大叔車輪餅”攤位的回頭客不少,每一塊車輪餅都色澤金黃,咬開鬆軟的外皮,香甜的內餡在口中爆漿。

“我今年55歲了,臺灣車輪餅是一種比我年紀還大的美食。”來自臺北的主理人蔡亦家熱情招呼食客,手上動作不停。從外皮到內餡,他都堅持手工製作,還原古早味的同時,也傳遞著健康飲食理念。

每一種成為經典的傳統小吃,都有其獨特的風味和製作方法,更沉澱了無數人的記憶與情感。年過七旬的吳東祥從臺中逢甲夜市來到福州,展示傳承了一代又一代的家族手藝——蚵仔煎。

圓潤肥美的蚵仔在鐵板上滋滋作響,青菜、豆芽、蛋液相互交融,出鍋後再淋上特製的醬汁。“我從小學起就跟著父輩出攤,這道蛋酥蚵仔煎已經做了60多年。”如今的吳東祥不僅帶出許多徒弟,還將這份傳統臺灣味道帶到了大陸各地。

煙火升騰、人頭攢動,美食愛好者們陸續來到達明美食街,開啟“獵食”之旅。“我們坐在路旁,邊吃邊看美食街上人來人往,人間煙火的氣息滿滿!”週六傍晚,與朋友“逛吃”的市民楊先生表示,一份又一份用心製作的臺灣美食,為他和朋友驅散了春寒,讓人感受到兩岸文化交融的溫暖。

煙火氣裡的逐夢人

這場美食快閃活動中的每一個攤位,都承載著臺灣同胞逐夢大陸、紮根創業的拼搏故事。

在“臺灣石板烤肉”攤位前,臺灣青年毛冠宇忙個不停,烤物在他的翻動下飄出香味。用於烤肉的三大塊石板,是他從臺灣海運而來,“高溫石板能很好地鎖住肉汁”。

毛冠宇與達明美食街結緣於去年。路過“臺灣廚房”餐車時,他認識了主理人劉玉香。致力於將臺灣古早味帶到大陸的劉玉香,與毛冠宇聊起了家鄉的傳統美食,並鼓勵他把石板烤肉引入美食街。

“石板烤肉是我們飲食的日常,能把生活的真實樣子呈現給大家,加深兩岸的瞭解,是很有意義的。”抱著這樣的想法,毛冠宇在這次美食節首次出攤,並決定留在大陸發展。

在他的攤位隔壁,就是“臺灣廚房”。從多汁的滷肉飯到鹹香的鹽酥雞,再到綿密的豆花,展現了臺灣美食的多元。來自臺灣的劉玉香是福州媳婦,她與丈夫在大陸有著20年的餐飲經驗,也結交了許多同行朋友。“聽說要做一場臺灣美食節,我馬上就答應幫忙邀請臺灣美食同行。”她說,希望這次美食節能留下更多常駐的臺灣商戶。

“我不怕同行競爭,有競爭才會有成長。”劉玉香說,她很樂意與兩岸商戶們交流、切磋,不斷精進小吃製作技藝,共同讓達明美食街的煙火氣更足、人氣更旺。

福味交融的兩岸情

一條路,牽起福味共享的兩岸情。穿梭於達明美食街,“閩臺融合”“心靈相通”俯拾皆是。

“00後”陳虹羽從小就在兩岸飲食文化的交融中成長,此次來到美食節擺攤,希望將正宗的臺灣手搖奶茶分享給大陸的年輕人。她認為:“奶茶不僅是飲料,更是兩岸青年的社交密碼。”

音樂融合,讓歡樂升級。“達明潮吃節”還邀請了閩臺樂隊到場,打造沉浸式視聽盛宴。曾有駐唱經驗的毛冠宇也登臺,大方讓市民遊客點歌,在歌聲的互動中架起兩岸連心橋。

沿途的文創市集,匯聚漆藝、花藝、文玩陶瓷、萌寵綠植等多彩風物,為這場兩岸春日盛宴增添亮色。“這裡很適合與三五好友一起來打卡,吃美食、逛市集、淘好物,喜悅與收穫翻倍。”來自浙江的遊客陳女士說。

“閩臺兩地一衣帶水,飲食文化同根同源。”達明美食街相關負責人表示,希望透過美食架起兩岸交流的橋樑,共同致力於中華傳統美食文化的傳承、創新和發展,持續做熱文旅市場。2025年是達明美食街品質提升年,下一步將打造更多豐富的活動體驗,吸引更多優質商家入駐,持續打造海絲主題美食文創新地標。(記者 莫思予 通訊員 彭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