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情福州 回忆永存——海峡两岸高校学子眼中的有福之州
2016-08-22 10:26:46来源:福州日报
■本版文字由记者张铁国整理图片由记者郑帅、市人社局提供
编者按:
6月底,由市人社局组织的第三届海峡两岸博士(硕士)研究生来榕社会实践活动正式启动,来自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台湾大学等两岸高校的122名学子来到福州,进行为期1个多月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学子们在福耀集团、新大陆集团、市经信委、闽江学院等我市近百家企事业单位和市属高校协助完成课题攻关、项目建设等,为我市建设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福州在学子们眼中是一个怎样的城市?他们的福州之行是一种怎样的体验?本版摘登部分学子的社会实践体会文章,让我们一起感受高校学子的“福州情结”,从他们笔下领略不一样的有福之州。
榕树精神,我做人做事的标尺
封宇,男,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博士生实习单位:福州日报社
福州别称榕城,榕树乃福州的市树。城里无处不在的榕树,不仅为有福之州点缀绿色、带来清爽、增添美感,更以其身上浸透出的“榕树精神”,影响着人们的精神品格,鼓舞着人们自强向上。
榕树见缝插针,随处可生,种子一落地就会生根发芽,气须一旦垂地就会入土成枝,不计较环境,不选择条件,顽强的生命力令人折服。我们要践行榕树这种落地生根、生命如炬的顽强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盯紧目标不懈怠,知难而进,愈挫愈奋,锲而不舍,矢志不渝。
榕树枝干举天,傲然挺立,展现出直入云霄的高度追求,诠释着舍我其谁的奋进之心。我们要践行榕树这种坚韧不拔、百折不挠的进取精神,志存高远,拒绝平庸,凡事坚持高标准、高要求,追求卓越,勇争一流,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榕树盘根错节,枝干交织,正是这种同根共生、一脉相连的强大凝聚力,成就了“独木亦能成林”的自然界佳话。我们要践行榕树这种众志成城、合力支撑的团结精神,齐心协力,携手奋进,在精诚合作中干出成绩,在同舟共济中共图大业。
榕树树冠如盖,垂荫满地,默默抗击酷暑、遮风挡雨、怡人滋物。我们要践行榕树这种庇荫众生、厚德载物的奉献精神,以事业、工作为重,努力多尽责任、多点担当、多作贡献。
实践虽然只有短短1个月,但福州之行已成为我人生中的宝贵财富,榕树精神将成为我做人做事的激励和标尺。感谢福州,希望福州的明天更好!
期待榕城再聚首
王佳星,男,清华大学热能系博士生实习单位:雪人股份有限公司
我所在的实习单位是雪人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制冷设备为核心业务的民营公司,生产的螺杆压缩机已经在世界上处于领先地位。去年社会实践期间,清华大学核研院的曲新鹤师姐为公司编写了一款制冷循环热力学计算软件的前期算法。此次我来雪人公司实践,公司希望我能为现有的软件提供更多算法。当然我是幸运的,首先这个问题对我来说比较擅长,我是燃烧专业出身,对处理天然气等混合物的热力学过程有一定经验;其次,曲师姐的出色工作给公司留下深刻的印象,雪人公司的技术人员对我们的实习工作非常支持,公司专门安排机械工程师为我详细讲解压缩机的运行状况以及设计要点,并安排专门的技术人员和我们一起讨论程序开发工作。在六周的时间内,经过反复调试和修改,我们成功编写了混合气压缩过程热物性计算程序,可以适用于公司所有的压缩机运行方式。这个算法可以进一步整合雪人公司目前的软件,有助于公司业务范围的拓展。
短暂的实习即将结束,临别却有诸多不舍。对自己,对这里认识的朋友和同事,对福州的未来,我都有更多的期待:期待着自己留下的成果能够帮助公司开拓新的方向;期待着有一天,能够和现在的同学同事再聚榕城,继续在福州展现才华,为福州的建设添砖加瓦。
为了更好地回来
李慧宏,女,北京师范大学世界史专业硕士生挂职单位:马尾区委办
“在外求学,是为了更好地回来”这一信念在我经历了福州挂职实践后更加坚定。
毕业后,我想回到家乡福州,不仅仅因为这里历史悠久、文化厚重;不仅仅因为这里天蓝水清、绿荫满城;不仅仅因为这里始终领风气之先、承担着国家赋予的重大使命,更因为这里是我的魂牵之地、心安之处。
海风吹拂着如今的马尾新城,水晶玻璃房中深藏着“梦想”和“智造”,灯火明灭的都市风情、栈道绿地都为这座千年古港披上了现代化的盛装。挂职半个月,我就对政府部门的工作和党委运转机制有了全新的认识,在学习中我深入了解福建、福州的发展实况,逐步找准工作定位;我看到了过去一年里福州聚焦改革重点、狠抓任务落实,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的“真抓实干”。7月20日,恰逢马尾区第九次党代会召开,我有幸参与,深切感受到过去5年来马尾区“先试先行”取得的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新成就,同时也期待着未来5年全区党员干部都能担当先导使命,开拓创新,建设更高品质更具活力的现代化新马尾。在区委办召开党代会经验总结会时,我感动于党员“集体高于个人”的默默奉献、“两学一做”的贯彻实践和全体班子上下一心、自检自查的精神风貌。参观福清新城和平潭实验区时,我看见了在“五区叠加”战略下,“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已屹立在祖国东南隅。
于是,我更加希望毕业后能回到家乡,为新福建的建设和两岸的发展贡献一份闽籍学子的应尽之力。
挚友之心 待我如亲
郑安利,女,台湾新竹清华大学硕士生实习单位:东南(福建)汽车工业有限公司
曾有人说过,世上有很多事可以求,唯有缘分难求。在榕近2个月的实践,转眼间已悄然过去。未到别离时,却已开始不舍。
到东南汽车报到的情景犹在昨日,作为第一个到公司报到的实习生,偶然地认识了几名同一天报到的新进员工。虽然我只是个小实习生,但他们很乐意与我交流,当我遇到困难时,他们总是主动伸出援手,以挚友的心待我,让初来福州的我特别有亲切感。
在社会实践中,我真真切切地融入到东南汽车这个大家庭。从陌生到熟悉,从忐忑到安心,唯一不变的是暖心的关怀。虽然论年纪来说,应该是由我来照顾公司里的弟弟妹妹们(新员工),但反而是我这个姐姐,被大家照顾得无微不至。尤其是招聘组中负责管理实习生的专员对我更是照顾,对于这一切,我很感恩!
在东南汽车品牌企划组的每一天,我都过得很充实。中午用餐加上休息时间只有短短45分钟,每个人都为了公司的未来拼命地努力着。东南汽车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挺立20余年,坐拥一片汽车城,我想其稳定发展的关键在于落实了企业的四大核心价值:人本、诚信、创新、品质。这不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吗?
见证福州人的生活方式
吴东林,男,台湾大学电信工程学研究所硕士生实习单位:福建海峡银行
福州人对外来交流的人们非常友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就是福州的城市精神。实习时,同事前辈对我非常爱护,时常关心我们的日常生活,教导我们在这里食衣住行的众多经验。福州夏季午休时间长,我们或尽情享用午餐,或午睡,大家常常趁中午时间天南地北地聊天,各种话题十分有趣,完全没有顾虑地开怀畅谈。
来福州实习,让我对大陆同胞的生活、工作方式有了更多的了解。跟大多数台湾人一样,来到大陆最深的感受就是这里领先的互联网技术。各种互联网App与市民生活紧密相连。互联网企业拥有精准的洞察力,直接对接普通民众最真实的需求,因此电商网购在大陆发展得非常迅猛,较好地为人们提供了各种生活便利。网购外卖与通讯软件,如淘宝、京东、美团、饿了么、微信、支付宝等风行大陆,市民的食衣住行、娱乐生活已离不开互联网,手机通信成为每个现代人的生活重心,这是台湾目前还远远不及的。
最后我想用几个字来表达我此行的感受:闽台文化,本属一家。福州之情,有容乃大。海峡合作,共创前程。实习恩情,回忆永存。
感悟拾贝
●感受一个城市,认识一群朋友,足以不负韶华。——王佳星,男,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博士生●不忘初心,心怀感恩,收获成长,这是我在榕城实践时光的最佳描述。——李戈,男,清华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博士生
●没有一点点防备,也没有一丝顾虑,我就这样来到你的世界里,让给我惊喜,情不自已。——淮赛男,女,清华大学微电子与纳电子学系博士生
●我想,未来的某个日子,我依然会记得第一次看到夜晚的闽江时,那被惊艳到的瞬间。——樊玲,女,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博士生●在福州市台办的每一天都在体验着、工作着、充实着、进步着。——陈超逸,男,北京大学外国语言所硕士生
●在福州市台办实践的这些天,我不仅感受到福州浓厚的人文气息,还欣赏到榕城迷人的自然风光,更幸运的是结识了许多热情的福州人。——蒋四伟,男,北京大学历史学系硕士生
●在罗源县凤山镇挂职的经历让我收获良多。基层不愧是锻炼人、考验人、促进人的好地方。基层工作者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是民生的雨花石,也是民意的丰碑。——姜晓群,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与管理专业博士生
●来“虎纠”的第一天我就喜欢上了这座城市,如风岁月,如水年华,我想和你慢慢变老!——周巍卫,男,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
●魅力榕城我故乡,有福之人至福州,挂职锻炼长本领,愿与榕城再相约。
——简燕平,女,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学院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
●无负今夏榕城之约,无负三山之铁骨铮铮,闽水之魂牵梦萦,无负工作生活点点滴滴!——冯伟,男,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硕士生
●在福州实习的日子里,我体验到了与台湾截然不同的风土民情,如此的不同却又似曾相识。——林舜禾,男,台湾大学经济学研究所硕士生
●很高兴也很幸运能来福州实习,体验到不同的文化生活方式,品尝各种小吃美食。能在短时间内适应这里的生活,真的要感谢福州市政府有关人员的贴心细心。——颜松柏,男,台湾慈济大学传播学系本科生
●来到乐活本道信息公司,感受到同事之间毫无隔阂且满满的人情味,在这里,每一个人都是彼此的朋友。——卓亚萱,女,台湾中华大学景观建筑学系本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