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台湾到闽清的山居岁月——记台胞刘兴顺刘晓晶父女
2024-08-01 11:03:34来源:福建日报
盛夏时节,记者从福州驱车一个多小时来到闽清县白樟镇下炉村,继续向深山进发,沿着蜿蜒狭长的山道崎岖而上,10多分钟后,在奇峰连绵、林海莽莽间,一栋三层小木屋终于映入眼帘,这便是来自台湾的刘兴顺祖孙三代的“世外桃源”。
1957年出生的刘兴顺是马来西亚第二代华侨,16岁赴台湾求学后,便在台湾娶妻生子。然而,他始终谨记父亲“学成而归,报效家乡”的遗训,在退休后举家回到祖籍地寻根,并在这里安家落户、开办农场、回报桑梓,开启了栽花种树、品茗赏景的山居岁月。
树高千尺不忘根
白樟镇下炉村是福建首批省级传统文化村落,村中历史古厝资源丰富,安修厝便是其中的亮丽“名片”。
这是一座百年古厝,始建于1790年,占地约3亩,土木结构、白墙黑瓦。据记载,古厝中先后7次出现五代同堂的盛况,光绪皇帝曾赐予“五代同堂”的御符。厝内房间众多,每个房间均有两个以上出口,户户相通、四通八达,寓示着子孙后代要走出去,走向世界各地。
“我的父亲就出生在这座古厝里,这让我对安修厝有着特殊的感情。”20年前,刘兴顺第一次从台湾回到下炉村,就来到安修厝祭拜先祖。站在宽敞的大厅内,他看着一副副门联、一块块砖瓦、一根根梁柱,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这里便是父亲心心念念的家,他终于回来了。
为了生计,刘兴顺的父亲刘霖举16岁便离开下炉村,到马来西亚谋生。从此,身虽在异乡,但故乡的一山一水时常萦绕梦中。上世纪70年代,刘霖举多次重回故土,发现家乡经济发展滞后,乡亲生活困窘,便萌发了回乡投资的想法,无奈年事渐高,心有余而力不足。
“树高千尺莫忘根。”临终前,他叮嘱刘兴顺,今后如果有能力,一定要回馈故乡、造福乡亲。
2015年初,退休之后的刘兴顺与妻子回到下炉村安了家,只为能替父亲常回家看看。从此,安修厝的保护与修缮多了一份来自海峡对岸的力量。
经过海内外刘氏子孙多次筹资建设,如今的安修厝在保持历史原貌的基础上,更加整洁漂亮、古朴清幽,与下炉村整体的恬淡风貌相得益彰。
“中国人有姓氏、有辈分、有祖厝,这就是我们的根,不管走到哪里,都会吸引我们回来。”刘兴顺说,下炉村不仅山清水秀,而且文化底蕴深厚,非常适合发展休闲农业和文旅产业。2015年4月,他创办了羊顺生态农庄,借鉴台湾农场的发展经验,助力家乡建设。
锲而不舍谋发展
每天早晨,刘兴顺起床后,便会泡上一壶热茶,然后一边品茗、一边远眺农庄,想着下一步的建设方案。
四面环山的下炉村面积12.68平方公里,全村人口1487人,下炉溪穿流而过,生态优良,村民世世代代以种植为生。“仅靠着一亩三分地,村民们难以摆脱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命运,可以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带动村民增产增收。”刘兴顺思索着。
羊顺生态农庄倾注了刘兴顺大量心血,他先后投入五六千万元,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带动了村容村貌的改变:大片无人栽种的荒地成了一个占地1500亩的农庄;又窄又弯的乡间小路拓宽改造成平坦通畅的公路;一下暴雨就洪水泛滥的河道经过改造后,沿河修建了一条休闲步道。刘兴顺还在农场规划了种植区、采摘区、亲子游乐区、休闲养生区等,带动村民种植优质果树和花卉,乡村游火了,游客纷至沓来,最初几年,每年吸引游客上万人次。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三年的新冠疫情冲击让农场至今仍未恢复过来。如何再出发?
“为了乡村振兴,你已投了数千万元,我们会全力支持你,帮助你解决各种困难,让‘羊顺’走得更‘顺’。”下炉村党支部书记黄彬说。
说干就干。为了支持农庄发展,村里在下炉溪旁搭建了户外帐篷,在田地里打造了蔬菜大棚,还修建了夜景灯光带、水上娱乐项目、餐厅等配套设施,这让刘兴顺深受感动。
2022年,教育部将劳动课正式列为中小学的独立课程,这让刘兴顺看到了新的机遇。2023年,经过申请,羊顺生态农庄成为第三批福州市中小学劳动教育实践基地。“下一步,我们将着重发展研学游,根据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特点,设置不同的劳动教育实践课程。比如,种植蔬菜花卉、制作时令美食等,让孩子们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感受劳动创造的价值。”刘兴顺说。
家国情怀代代传
“妞妞,又长高啦!来,让姨姨抱一抱。”每天傍晚时分,刘兴顺带着女儿刘晓晶和三岁的外孙女妞妞,漫步下炉村时,偶遇的村民总会熟稔、热情地招呼他们。
刘兴顺与妻子一共育有三个子女,刘晓晶是他们最小的女儿。2018年,她与先生辞去台湾的工作,一起搬到下炉村,协助父亲打理农庄。
最初,刘晓晶夫妇并不理解父亲为什么要住进山里,还要操心农场经营。由于不放心年迈的父亲,他们也跟了过来。然而,往后的岁月里,父亲对祖厝的依恋,对建设家乡的执着,以及村民对父亲的信任与期盼,刘晓晶夫妇都看在眼里,并深深动容。
“平日里,父亲的生活忙碌却惬意,只要得闲,他总要赶赴乡里乡亲的各种邀约。同时,通过农庄搭建的平台,村民在日常农作之余,也可以参与农业采摘、休闲娱乐、餐饮接待等项目的经营。父亲与村民相知相惜,结下了深厚的情谊。”刘晓晶说。
幽居山中的岁月,刘兴顺不止一次地告诉女儿女婿:“我希望羊顺生态农庄能成为下炉村的‘基石’,不仅让村里的老人孩子有所依靠,更能给年轻人提供一个返乡创业的平台。邻里友善、环境优美,是我对家乡最大的愿景。”
为了实现父亲的心愿,助力农场转型发展,原本内向的刘晓晶也走出“深闺”,积极参加各种农业交流活动。不久前,她刚刚参加了两岸新农人培训班,从中学习到如何运用科技、文创赋能新农业,提升农业品牌附加值的思路和方法。“我建议父亲引进两岸的乡村振兴人才,从一二三产融合的角度,调整和提升农庄的经营业态,促进三产融合发展,助力家乡的发展。”培训过后,她向父亲提出了自己的建议,这让刘兴顺倍感欣慰。
对于刘晓晶来说,前面的道路还很漫长,但父亲身上热爱乡土、吃苦耐劳的品格,已成为她宝贵的财富。就像父亲当初告诉她那样,她时常告诉女儿:“闽清就是你的故乡,不论将来你走到哪里,这里都是你的根。”(记者 吴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