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闻网 >> 海峡青年节 >> 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 >> 海青动态

青春印记留在美丽乡村 海峡乡建乡创奖城乡永续学院公开课落幕

2024-08-16 08:45:06来源:福州日报  作者:阮冠达

一张门牌,铭刻青年智慧火花;一次展览,留下独特乡村印记。15日,作为第十二届海峡青年节系列活动之一,海峡乡建乡创奖城乡永续学院学员顺利结业。在为期两天的课程中,两岸28名学生深入闽清雄江乡间,倾听乡村故事,以青年创意为每个村民留下独特印记。

青春印记留在美丽乡村 海峡乡建乡创奖城乡永续学院公开课落幕两岸青年与自己的作品合影。(主办方供图)

依山傍水的雄江镇梅雄村,因兴建水口电站迁村而形成,曾是一个“库区移民村”。去年以来,为保护闽江生态环境,雄江镇全面清退水口库区养殖网箱,转型发展文旅产业。一次次变迁,给村民们留下了许多回忆。

“我们开办城乡永续学院,就是为了让两岸青年在老师的指导下认识在地文化风土,探索地方‘文化经济’新思路,为村民们带来更多文化记忆。”活动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公开课上,两岸青年组成小队,走进村民家中,倾听他们的生活故事,并为每个村民设计独一无二的门牌,打造一个由老物件组成的特色展览,传承当地文化记忆。

“我们对接的吴叔一家,从稻田搬到江岸,从耕田到捕鱼再到退休享福,感觉他们的生活多姿多彩,充满了田园风。”来自台中科技大学的任芷妍在笔记上认真记下自己捕捉到的一个个亮点:超大渔网、闽江畔、稻田、江岸、锄头……

经过精心设计,这些元素聚集在一起,变成了一块精美的门牌:青山绿水环绕之间,“梅雄5号”四个大字格外显眼;右侧精心设计了小巧玲珑的渔网与渔船,一眼望去,便可知晓户主身份。

在展览上,任芷妍和组员将从吴叔家收集来的渔网和网箱进行精心布置,制成了一个“小屋顶”。挂在渔网上的相片与一条条“纸片鱼”,印刻着吴叔一家温馨的生活与江上捕鱼的记忆。漫步展览,类似的“渔网故事”还有很多:垂下的绳子,构成了私密空间;空瓶子与桌椅经过精巧搭配,成了艺术装置;写着一个巨大红色“满”字的筛子配上扁担,传递浓浓喜气……

“这些老物件,不仅仅是村民们的老物件,也是很多渔民、养殖户的共同回忆,希望展览能将村民们的记忆传承下去,向游客讲述独一无二的雄江故事。”台青萧宇呈说。

结业仪式上,福马品牌分享沙龙同步开展。来自大陆与马祖的多个设计品牌负责人依次上台,介绍自己投身乡建乡创事业的成绩与故事。“前辈”们的成功事迹,引发了青年学子的高度关注。“夜市聚落如何变现”“现在马祖和福州的就业环境如何”……兴致勃勃的讨论,折射出青年学子的无限活力,也见证着两岸交流的蓬勃兴旺。

“这次城乡永续学院的公开课,让村民认识到他们的故事在孩子们眼里原来这么精彩。未来,我们将持续办好城乡永续学院,把课堂搬到乡村。”橙翔文旅相关负责人介绍,相信会有更多两岸年轻学子在实践中感受乡村振兴的美好前景,以青山绿水为舞台,充分挥洒汗水、展现创意。(记者 阮冠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