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新聞網 >> 海峽青年節 >> 第六屆海峽青年節

攜手擁抱新時代 同心擔當築夢想——海峽青年(福州)峰會嘉賓觀點集萃

2018-08-13 10:45:04來源:福州新聞網

攜手擁抱新時代 同心擔當築夢想

海峽青年(福州)峰會會場。

  文圖由福州日報記者 謝星星 蔣雅琛 葉義斌 見習記者 葉欣童 林瑞琪 顏瀾萍 提供

  作為第六屆海峽青年節主要活動之一,海峽青年(福州)峰會12日在海峽青年交流營地會展中心舉行。峰會上,來自國家部委、省、市和台灣地區的相關領導、嘉賓及兩岸青年代表近千人共聚一堂。其中,在兩岸青年中具有較高知名度、影響力的5名兩岸青年代表,現場分享個人、團隊成長發展歷程和經驗,堅定台灣青年把握機遇、來大陸發展創業的信心,號召兩岸青年攜手擁抱新時代,共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夢想拼搏奮進。同時,台下許多台灣嘉賓和青年也熱烈交流討論,暢談兩岸青年交流合作新願景。

攜手擁抱新時代 同心擔當築夢想

林承鐸

  中國人民大學中法學院經濟學系主任

  融陸先行者林承鐸 把握新機遇 相約新時代

  再過幾天,我在大陸工作和生活就滿20年了。那時,在家族的鼓勵下,父親用一張單程票將我送到北京讀大學。他告訴我,沒有成就就不要回來了,正是這張單程票讓我搭上了大時代的列車。

  初來大陸,一切都是那麼熟悉,又那麼新鮮。記得有一次,我在餐廳點餐,看到一道菜,叫清炒土豆絲,讓我十分驚訝,因為在台灣,常說的土豆其實就是花生,我很意外,廚師竟然能把花生切成絲,而且每根絲長度和手指的長度差不多,大陸的花生竟然有這麼大。後來我才明白,土豆就是台灣人所說的馬鈴薯。

  本科畢業後,我先後前往美國和歐洲讀研。畢業後,我可以選擇留在國外工作,或者回到台灣,但是我毅然選擇來到大陸,接受新的挑戰。我的專業是研究金融風險,常常有機會到各地去演講分享經驗,每年我可能要乘坐120趟飛機,工作的步調很快,但同時也很有吸引力。

  我認為,對於台灣學生而言,這是一個非常好的時代。無論是十里洋場、長城腳下,還是清新福建,台生都有機會展現才華、實現個人理想。我想告訴台灣青年的是,幸福是奮斗出來的,讓我們相約新時代,同享中國夢。

攜手擁抱新時代 同心擔當築夢想

羅鼎鈞

  清華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博士生

  深度兩岸族羅鼎鈞 堅持六原則 共圓中國夢

  兩年前,我還是坐在台下聽故事的觀眾,今天我已經是扎根在大陸的台灣青年。

  2008年,我在台灣大學結交了很多大陸同學,這是我認識大陸的開端。後來,我報考了台灣淡江大學大陸研究所,期間到吉林大學做了交換生。感謝上天的安排,我娶了東北太太。我與太太是在福州認識的,因此我將福州視為我們小家庭的福地,每年都要回到這里看一看。再後來,我繼續求學,成為清華大學的學子。

  在校期間,我和大陸朋友共同創立了《兩岸青年》微信公眾平台,分享的內容包括兩岸求學、工作、生活、美食、文化等。通過這個平台,我們幫助了百余名兩岸學生圓求學夢,也有很多兩岸青年通過平台成為好友。

  相信很多的台灣青年同我一樣,都想在大陸實現夢想。所以,我希望和大家分享我們團隊總結的“新時代台灣青年六原則”——靠自己、接地氣、不投機、重發展、促融合、贏未來。大家要憑借自身實力與專業獲得認可,融入當地的生活和文化,落地務實,在實現個人價值時還要助推兩岸發展。

  大陸,是築夢的搖籃,是夢想成真的地方,希望我們共同努力,不忘初心,早日共圓中國夢。

攜手擁抱新時代 同心擔當築夢想

雷希穎

  中華全國青年聯合會委員

  新媒體青年雷希穎 邀請台青共同講好新時代故事

  我對自己的定位是:新媒體青年。2014年中秋,我在微博發起了“我和國旗合個影”活動,獲得5億閱讀量,有百萬張合影參與。我想這個活動能產生如此強大共鳴的原因是,我們熱愛祖國。

  除了“我和國旗合個影”,我們團隊還依托新媒體發起了一系列與祖國相關的主題活動,都得到了很好的反響。

  在國外留學時我發現,外媒對大陸的認知扭曲和錯誤解讀是常態,而比這更可怕的是,有很多人並不渴望去了解真相。在2015年開展的一次“閉眼沙龍”中,我分享了這樣一個觀念:封閉的內心比其他任何形式的封閉都更加可怕。我認為,如果我們能夠更好地去認識當下的中國,不難發現這片土地充滿了機遇和活力。

  作為新時代青年,讓我們一起摘下“眼罩”、攜手同行,更好地認識大陸,認識兩岸,認識這個世界。而在這個新媒體的時代,我希望能用更多新媒體的方式去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和中國故事。同時,我也邀請更多的台灣青年加入我們,用新媒體傳播中國文化,講好新時代的青年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