攜手擁抱新時代 同心擔當築夢想——海峽青年(福州)峰會嘉賓觀點集萃
2018-08-13 10:45:04來源:福州新聞網
程靜
中關村智造大街董事長
科技經紀人程靜 聯合兩岸青年 共築大眾創新夢
按面積來說,中關村是中國最大的村;就長度而言,智造大街是中國最短的街,但誰又能想到,僅380米長的中關村智造大街卻能創造出世界矚目的創新成績。
目前在中關村,企業估值達1000億元,大量國內國際項目層出不窮,其中就包括全球首款的量子芯片和傳感器芯片。針對市場上技術繁雜的現象,智造大街對技術資源進行整合,組建了7個實驗室,提供線上線下一站式的科技服務。得益於此,近年許多獨角獸企業從智造大街中脫穎而出,廣為人知的就有小米、百度、抖音等。
30年來,有2萬多家高新技術企業落戶中關村,8萬件有效專利誕生於此,實現產值共5.3萬億元。中關村在創新領域的核心地位得益於創新創業者的不懈奮斗,也離不開政府政策的支持。從國家層面而言,相關扶持政策相繼出台,力求落實到細節。另一方面,園區也從創業空間、人才培養、租房補貼等方面入手,力求面面俱到,這才使得如今全國呈現萬眾創新的新局面。
借著此次海青節的機會,歡迎來自台灣的傑出才俊來大陸體驗生活,學習工作,希望這個平台可以聯合兩岸青年,共築大眾創新夢。
楊波
“蛟龍號”載人潛水器聲學系統主任設計師、潛航員
深海勇士楊波 攜手實現海洋事業偉大復興
2012年6月24日,“蛟龍號”第一次到達它的最大下潛深度,潛水員在海平面下7020米處與正在太空遨游的“神舟九號”航天員進行了一場遙遠的“海天對話”。那一刻,我們團隊的每一位成員內心都充滿幸福,因為我們知道這個成績背後是無數的艱辛和艱苦的奮斗。
“蛟龍號”於1992年啟動論證工作;2002年正式立項,2008年完成研制和水上實驗。接下來從2009年到2012年,“蛟龍號”歷經三次重大技術改進、50次下潛,終於實現國家載人深潛從600米到7000米的跨越。
“蛟龍號”的成功使我們明白什麼是載人深潛,揭示了海洋深處無窮的奧秘和廣袤豐富的資源。在“蛟龍號”之後,我和我的團隊投入到我國第二台載人潛水器“深海勇士號”的研制,並於去年成功完成海試。基於“蛟龍號”寶貴的經驗,“深海勇士號”把海試時間從“蛟龍號”的4年縮短到40多天。
對於海洋人而言,福州有著重要的意義。幾百年前,鄭和帶領近60艘船的船隊從這里啟航。青年是祖國的未來,今天,在有福之州,在海青節這個平台,兩岸青年才俊歡聚一堂,希望我們攜手共同實現中華民族海洋事業的偉大復興。